【灯下读史】家训的力量之12——父母之责清代张英张廷玉父子宰相的传世家训,堪称家训名篇。夜读张英《聪训斋语﹒卷一》,读到有关父母之责、教子有道一段话,茅塞顿开,为之叹服。于是,我把这段话一字一句、工工整整地抄写到笔记本上,不时看看,如获指南。“圃翁曰:人生适意之事有三:曰富,曰贵,曰多子孙。然是三者,善处之,则为福,不善处之,则足为累。至为累而求所谓福者,不可见矣!何则?”“至子孙之累尤多矣!少小则有疾病之虑,稍长则有功名之虑,浮奢不善治家之虑,纳交匪类之虑。一离膝下,则有道路寒暑饥渴之虑,以至由子而孙,展转无穷,更无底止。夫年寿既高,子孙蕃衍,焉能保其无疾病痛楚之事?贤愚不齐,升沉各异,聚散无恒,忧乐自别。但当教之孝友,教之谦让,教之立品,教之读书,教之择友,教之养身,教之俭用,教之作家。其成败利钝,父母不必过为萦心;聚散苦乐,父母不必忧念成疾。但视己无甚刻薄,后人当无倍出之患;己无大偏私,后人当无攘夺之患;己无甚贪婪,后人自当无荡尽之患。至于天行之数,禀赋之愚,有才而不遇,无因而致疾,延良医,慎调治,延良师,慎教训,父母之责尽矣!父母之心尽矣!此处多子孙之道也。”在这段话里,张英说,幸福人生三件事:大富大贵多子孙。但是,我们对此还得一分为二去辩证地看。这三件事,处理得当是好事,处理失当是拖累。及至已成累心累身之事时,再想乾坤大挪移,追求所谓的福报,那就“难于上青天”了。为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子孙给家长父母都带来了什么?孩子小时候,担心他们生病;长大上学了,又操心他们的学习;结婚成家了,怕他们不会过日子;参加工作了,又怕他们交友不慎误入歧途。一旦孩子离开父母身边,就惦记他们的衣食住行,怕孩子出门在外,不会照顾自己。结果是,从儿女到孙辈,有着操不完的心。如果有幸健康长寿,儿孙众多,是喜事乐事,也是操心的事。孩子多,上哪儿能保证每个子孙都顺顺利利,没有疾病痛苦?而且,儿孙们有天资聪颖的,也有愚笨不开窍的;有学业、工作优秀的,也有“打狼”拖后腿的;孩子们总是有聚有散,有喜有忧。这样,我们唯一能做的、且要做好的,就是对孩子们的培养教育。特别是,要在这八个方面下功夫。要教孩子孝顺长辈、友爱兄弟;要教孩子低调做人、谦逊礼让;要教孩子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要教孩子读书学习、自强上进;要教孩子结交益友、共同进步;要教孩子修身养性、为人正直;要教孩子珍惜资源、学会勤俭;要教孩子珍爱家庭、和睦幸福。做到、做好上述八点,至于孩子们成败顺逆、聚散苦乐,做家长的就不必过于操心、过分担心了,要相信孩子们能妥善处理好这些事情。再一个,身教重于言教。只要做家长的不过分吝啬刻薄,就不用担心孩子大手大脚、浪费钱财;只要做家长的不过分自私偏袒,就不用担心孩子争夺家产、对簿公堂;只要做家长的不过分贪婪,就不用担心孩子成为“败家子”。这就是“老猫炕头睡,一辈传一辈”的道理。至于其他方面,那些或天生愚笨、或怀才不遇、或感染疾病等情况,该请好大夫就请好大夫,及时诊治;该请好老师就请好老师,精心指点。如此,做家长的就已经是尽己之责、尽己之心、尽己之力了。对张英的这一观点,我尤为赞同。为人父母,当尽其责。孩子由小及大,家长有养、育之责,管、教之责,督、导之责,辅、助之责等等。总之,不论家境贫富,不论身份地位,愚以为父母于孩子,有这么一句话、两件事:一句话就是努力培养孩子成长、成人、成才,走正道,不跑偏;两件事就是少添乱、多帮忙,尽己之心,尽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