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读史】家训的力量之44——学习兴趣之前讲过“学、思、践、悟”的学习方法,但要想真正地学进去,学习兴趣不可或缺。正德十年(1515年),王阳明给弟弟守文的家信中讲到培养学习兴趣,“则其展卷之际,真如饥者之于食,求饱而已;病者之于药,求愈而已;暗者之于灯,求照而已;跛者之于杖,求行而已。”这段话读来,极其形象生动。一翻开书,就像饥肠辘辘的人寻找食物那样迫切,吃饱就好;就像疾病缠身的人急于寻医问药一样,重在疗效;就像停电摸黑中盼望来电,有亮就好;就像腿脚不好时的一个手杖,能借上力,行稳致远。我还想补充一句,就像高中课堂上偷偷摸摸看武侠小说一样,倾心投入。学习要是有这样的兴趣,还怕学不会、学不好吗?我上高中时,是分文、理科的。我一直以来都是对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感兴趣,想了解,喜欢阅读。也算偏科,偏的是文科。读高中分班时,我母亲总想给我扳过来,使之全面均衡发展,就给我选了个理科班。可我对物理、化学没兴趣,不开窍,也记不住公式,回答问题或是考试,蒙的时候多一些,考试结果可想而知。及待我有了小孩,打小就鼓励、支持孩子读书,不怕杂,开卷有益,就怕不读不看。那时的双休日,我们父子俩基本是大半时间都在书店。一进书店里,孩子自己去找爱看的书,然后寻处楼梯或角落,一坐就是大半天,我们也陪着他找书、读书,觉得有用的就买下一本。看累了、看饿了,再回家,或在外吃一口。一来二去,我们家的纸质书也有了几百册、甚至上千册,好处是想看书随手就能拿到一本,翻开以前插着书签的地方接着看,乐在其中。但也要求屋子要大,能装下这许多书。有了这许多书之后最突出的作用是,我们家的理工男,除了会做题,还培养了读书的兴趣,喜读书,爱读书,更具有了文学青年气息。最实用实效之处就在于,他参加当时的东北育才学校少儿班的入学考试时,就是因为涉猎面广而占得先机,得以成为育才“少十八”的一员。学习是要有兴趣的,有了兴趣才能爱学习、学进去。读到《王阳明家书》这段话,颇有感受,聊以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