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皇薄荷 - 守护与传承

东皇薄荷 - 守护与传承

2019-01-12    05'18''

主播: 阿 满

366 2

介绍:
敦煌水涸龙驹伏,未央厩前秋草绿。 驴驼负石玉门关,旧苑空余三十六。 这是明人诗中的凋敝景象,大约与常书鸿初到敦煌时所见相似。那是1943年,敦煌石窟已作为“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闻名中外四十多年,成了无数学子雅士心目中的诗和远方。常书鸿一行,正带着国民**的官方任命,带着千万人或旖旎或雄壮的臆想奔赴西北。那年他三十九岁,迎来了人生中全新的开始。 那时,中华大地饱经战火,有识之士大多投身西学的大潮,寄望革旧布新。青年常书鸿也是其中一员。他倾心西方美术,在朋友的资助下远渡法兰西,凭借着高超的技艺走进了西方艺术界的高峰,在事业上迎来了极辉煌的时刻。如果不是一次偶然的邂逅,他也许要永远留在纸醉金迷的巴黎了。但幸好,他在塞纳河畔邂逅了《敦煌图录》。 直到那时,常书鸿才知道在河山破碎、玉宇将倾的旧中国,还遗留着这样一座人类精神的丰碑。在那以前,他只顾眼前何处去,却不问自身何处来;只道大洋彼岸风景无限,却不知故土早有灵山高耸。自此,泰西的神话蓦然幻灭,民族的光芒照彻了他的身心。敦煌,就像是一座迷雾中的灯塔,为远渡重洋、孤悬海外的游子照亮了归乡的航路。 于是,常书鸿毅然踏上了归国的列车。在军阀割据的乱世和随即爆发的战火中颠沛了六七年,才终于获得前往敦煌的机会。他们一行六人,穿着老羊皮大衣,在一辆运羊毛的敞篷卡车上顶着冷风,在原始公路上颠簸了近一个月;然后又换上骆驼,在沙丘和戈壁之间迂回穿行,风餐露宿地跋涉了数日,才最终到达宕泉河边的魂牵梦绕之处。这胜却人间无数的相逢,就是往后五十年心魂守候的开始。 终于,敦煌石窟不再是茫茫戈壁上一座遗落千年的古迹了。守护者们在此生根落地,开荒辟土。岁月匆匆,流水潺潺。正是他们,为这里重新注入血液,让早已褪色的古画又复鲜活;正是他们,让这里重新燃起灯火,让迷雾笼罩的历史渐渐显现。那是对千万人胎中之谜的解答,它见证着往昔故土无比的荣光,支撑着中华儿女挺立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