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打风吹、风流云散间,史书被翻至1900年,这是中华民族沾满血泪的一页。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北京城沦陷。而远在西北戈壁深处的敦煌,也即将开始一场令人心碎的文物迁徙。
当壁上泥皮松散壁画脱落、一堵窄小的墙轰然倒塌后,一缕光线照入,透过飞扬的尘土和被封存的久远光阴,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被发现了。那只是一方小小的石室,却堆置了十六国至北宋七百多年间的历史文书、佛教经卷、绢画刺绣等五万余件文物。
清理沙石、修补佛像并看守莫高窟的是一位姓王的道士,藏经洞打开后,他曾四处奔走上报消息请求文物保护,却无一位官员和学者侧目于此事,无奈之下,只得上报于帝都。敦煌定若远,一信动经年。七年了,戈壁上交替了许多个昼夜,远在西北大漠的王道士始终没有等来帝都的回复,却等来了英国人斯坦因。斯坦因从王道士处以二百两银子骗买走古籍二十四箱、佛画刺绣品五箱。次年,法国人伯希和来了,以白银五百两骗买各类古籍佛画六千件。眼看这些异邦人将藏经洞内小心翼翼运出的文物带走,当地百姓却不解地询问,为何要将这些无甚大用的古代书籍运到西方?而狼子野心的人们并不回答。
这一切还未停下。日本人、美国人接踵而至,更有甚者,将莫高窟内的壁画从壁上直接剥下,连同塑像一并带走。彩绘的墙壁上曾有俯瞰苍生的众神,有趺坐修行的僧侣,有终登佛国的五百强盗,天衣飞扬,满壁风动。而如今,却处处残缺破败,完整的壁画故事有一块被方方正正地剥落,只剩光秃空洞的石壁。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祁连山冷峭的雪线还在,石窟里端坐的佛像还在。而大英博物馆中陈列文物前小小标签上所示的朝代与名称,始终不足以让我们了解它们的故事,也无法得知它们何时才能艰难地回到我们身边。藏经洞的发现,开启了一段尘封的历史,也是中国敦煌文物颠沛流离的开始。鸣沙山畔千年莫高,七百多个洞窟,如同七百双眼睛,他们不会流泪,他们只沉默地注视着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