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 朗读 《可以表达“需求”,而不要有“要求”》

张欣 朗读 《可以表达“需求”,而不要有“要求”》

2020-12-16    09'14''

主播: 爱与幸福博客朗读

1315 11

介绍:
《可以表达“需求”,而不要有“要求”》 原创 公众平台编辑组 郑委老师 发布时间:2020.12.16 朗读:张欣 前天的博文《“说”有用没用,只有“做”了才知道》,让很多家人看到自己长期以来“隐忍”和“孤岛”的模式,也让一些家长产生了想去改变、去“做”去“说”的念头,这实际上锻炼的是你的勇气,许多人缺的就是勇气。 其实,我们之所以成为今天这样,是长期的成长经历逐步形成的。想要打破原来固有的模式,第一步就是跳出曾经的“感受”,打破“我认为”的执念,重塑正确的做人模式。 例如:阿兰,小时候因为不忍麻烦辛苦劳碌的妈妈,受到委屈甚至害怕时,她会选择一个人默默承受,不“说”(表达)出来,她认为那会让妈妈不开心。渐渐地,就养成了隐忍压抑的性格。 这样的性格让她在成家后,特别期待老公能够懂她,能够感受到她的需求,并理解她。但是又不愿意直接表达出来,让老公猜,老公猜不对或者不猜,她折腾,越折腾越想索取,越索取就越得不到。就像“做庄”的人,可在生活中做“庄”,谁又能一生都活在猜猜猜的游戏中呢? 我们可以有需求,可以表达自己的需求,却不要向对方索要,因为索要就会变成“要求”,从而让对方反感、对抗…… 这次在夫妻关系指导中心跟踪期间,指导老师推动阿兰向老公做真实表达【推荐文章《一种正向地把情绪发出来的能力:真实表达》】,就是想让阿兰停止“索要”,学会正向表达需求,一点点打破旧有的模式。 原本认为这是一件难堪且对问题的解决没什么用的阿兰,在一次次向老公表达出自己心里的感受和需求后,老公越来越了解真实的她,并理解和懂得了如何爱她。例如: 今年好长一段时间,阿兰的牙一直断断续续疼,在医院工作的她习惯了身体不舒服自己去找医生,觉得给老公说了也没用,还是得自己去看病。 当阿兰躺在治疗床上钻牙时,她紧张得浑身发抖,她好害怕,于是,她心里涌起了很多委屈和对老公的抱怨,觉得自己因为在医院工作,看病时反而没人陪了,可是自己是很渴望有人陪的呀,是很渴望这种温暖的依靠的呀。 在指导老师的推动下,阿兰把对治疗牙的恐惧对老公说了出来,也把这么长时间牙反反复复出问题治不好的担心说了出来。 老公说:“原来你难受了这么久,我都不知道啊,我对你关心太少了。你把牙片拿回来,我认识一个私人口腔医院的院长,我让他帮你看看,不行的话咱就换个地方去治疗。” 听了老公的话,阿兰心里暖暖的,一下就心安了,担心和害怕少了很多,感觉老公就像自己的靠山一样稳稳地站在她身后。虽然老公不懂医,可有问题时依然可以去依靠老公,女人不就是要男人给这种心安可以依靠的感觉吗?原来不是老公不给,而是自己不懂得表达需求。 后来,很多次去牙科治疗,还是阿兰一个人去面对的时候比较多,可她心里再没了怕和对老公的怨了,开心了很多。 阿兰一次次地表达出自己心里的感受和需要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地跳出自我感受和打破“我执”的过程。 她通过一次次地真实表达,只表达需求,而不要求。她就一次次地得到老公的接纳以及对她的看见,这让她产生了一种美好的感受就是:无论我怎样,老公都是爱我的,我是值得被爱的!同时,她发现她所有的“认为”都不是真的,她变得更有力量去改变,这让她与他人的关系也发生了改变。 就在最近的一次沙龙上,小冰分享自己一开始向某位家人表达时,内心很害怕,经过了多次跟自己斗争,最后终于战胜自己,做了表达。 阿兰听到后,心想:原来,小冰并不是我曾经认为的那样“天不怕地不怕,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顾及别人感受”;原来,她的心里也有这么多害怕! 通过小冰的表达,阿兰进一步看到小冰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小冰的妈妈是一个非常情绪化的人,小冰为了迁就妈妈,她把自己的感受压抑了起来,于是,在小冰的心里有一个声音:“人有自己的感受是不对的,是自私的”。 这也造成了她看不惯别人陷在自我感受中,就总想帮别人从自我感受里走出来,用很直接地方式指出对方的问题,让很多人因此很害怕被她“扎”,阿兰就是其中一位。 原来,小冰对别人的不允许,其实是对自己的不允许。过去自己对小冰的印象全是表象,不是真相。她的心被触动了。于是,阿兰站起来,走到小冰面前,拉着她的手,把以前对小冰的感受和沙龙上对她的看见都说了出来。小冰也因为被阿兰理解而泪流满面。 这样的表达,阿兰不仅感动自己,也感动了小冰。不仅自己得到了成长,也让小冰得到了成长。她俩从原来的相互误解和远离,到开始有了了解和理解,也就让两颗远离的心更靠近了。 所以,用陈述性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不要求对方给予,不索要,是让自己成长,让别人也成长的一种正向的表达方式,它真的很有意义,很有用!这也是真实面对自己内心的一种方式。 请记住:一定要在爱的环境中“说”,否则就会有二次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