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芬 朗读《颐和二三事 | 青春不说再见》

陈淑芬 朗读《颐和二三事 | 青春不说再见》

2022-01-15    18'42''

主播: 爱与幸福博客朗读

1480 12

介绍:
颐和二三事 | 青春不说再见 作者:卢艳红 发布时间:2022-01-15 朗读人:陈淑芬 有一个人,他“用生命感动生命,以行动带动行动”,带起了一群人;有一群人,他们投资不求任何回报的建起了一所学校,让这片土地开出“爱”的花朵;有这么一所学校---开化颐和国际学校,它托起了无数人的梦想。 颐和二三事 颐和学校每天都在发生触动人心的故事,虽然看似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往往就是不经意间的事情会带来一些了不起的改变。 所以2022年,颐和学校的公众号将开启一个新栏目——「颐和二三事」,用于记录孩子们和老师们在学校里发生的点点滴滴。这些点点滴滴不仅是一些细碎的日常生活,更是散落在短暂人生里熠熠生辉的珍珠。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个栏目让大家看到更真实的颐和学校,给您的生活带来一些不一样的色彩。 2021年结束,SACE班的同学们即将离开颐和,他们或是已经拿到海外名校的Offer,或是准备在外面的机构学习文化知识,或是回到家里、回到A学部进行生命成长。学期结束时,学校里充满离别的气息,孩子们在水杉树下向自己最爱的老师们和同学们告别。 2022年第一篇「颐和二三事」的文章,我们推荐卢艳红老师近日的一篇感受。作为SACE班的班主任,她将每一个孩子都装在了心里,默默关注着他们,或推动、或温暖、或鼓励,她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爱着他们。 颐和,还是老样子 放假回天津的路上,在东营见到了金铎。从SACE班退出去“躺平”后,他觉得自己躺不平,母慈子孝的日子没过几天就被一种莫名的不舒服打破了。 金铎想了很多天,他终于明白了,原因是他感受到妈妈对他当下的接纳是为了要他躺平后的“更好”,他感受到了妈妈的担心,自己便无法安心地躺下去了。这段时间,家里出现了很多状况,他发现想回家彻底当个孩子的愿望还实现不了,妈妈还没有他想象的那样强大。 他就站出来每天把妈**到“逃不掉”,在金铎接连的灵魂拷问中,妈妈被激发出了“好”的外衣下面那个真实的自己。 他的妈妈说,如果换了别人,她会有情绪,可是金铎是自己的孩子,是绝对不会伤害自己的,所以她逃不掉了。孩子用躺平的方式来帮助她看到披着一层皮下用“弱”来当武器的自己。 金铎告诉我,如果自己还去找颐和要温暖,就没法帮助妈妈成长,他只能不回头。 每个孩子都是爸妈的天使,每次看到金铎我都会看到那个闪着光挥动着翅膀的天使,他的眼睛还是一如既往的干净。 爸也和金铎一起站出来要带领全家成长了,真好!看着这个家庭在上台阶,真的感动。 宥谦从守己屋出来,感觉整个人“立”起来了,讲话有力量了,他很好奇自己哪里有了变化。临走的时候,他把憋在心里将近两年的话说出来了,让自己不敢面对的情感在那一刻畅通了。 宥谦的妈妈读到儿子在守己屋里写的经历,电话里诉说着对儿子的心疼。回到家,这一对母子的情感也可以真正链接上了,把孩子重新养一遍,这是爸爸妈妈的愿望。 宥谦站在校门口向里望的那一幕让我印象深刻,颐和已经在他心里了。他回去就到了机构参加英语测试,没想到测试结果比自己预想的要好很多。心态变了,水平也发挥出来了。他自己也很惊讶,心里憋着要拿到Offer再回来。 我告诉他不需要他给我们争脸,宥谦说他会让我们为他骄傲。宥谦,如果我们想你了,你回来。如果你累了,就回来! 文菁给我买了一包蓝山咖啡豆,甜甜地看着我,脸上都是笑,他还买了礼物给中天机构老师的孩子。考试之前他有旷课,开心地承担了后果,很干脆地跟汪依菲做了9+1,让人惊讶的是,他竟然大大方方地做了! 我记得孩子们告诉,我上个学期广明老师带文菁做9+1的时候,做了一个多小时。 下个学期,文菁也要走出颐和去求学了,我记得他拿到Offer的那一天嘴角的抽动,他说想过很多遍自己离开颐和的样子,很多事情都想起来了,文菁的眼睛里有了泪水,这是我认识他这么多年第一次看到他晶莹的泪花。 文菁心里有忐忑,他说如果感觉累了,他会回来,住在学校边上,找找能量。如果放假了,他应该可以像其他的孩子一样回来。 文菁,记着艳妈说的,捧着你的脸会流泪的人不止我一个,你可以对更多的人打开心扉,让情感流动起来。颐和是你永远的家。 昨天是学期的最后一天,SACE班的孩子们要一起聚一下。 我让他们先吃,不用等我。我计划要先完成手里的工作,等他们吃得差不多了再去把账结了。 快9点了,他们给我打电话,菜还没动,在等我。等我到了,几个孩子才把又热了一遍的菜端上来,等我动了第一筷子,他们才开始吃。孩子们,艳妈好感动! 校园里弥漫着分别的味道…… 敏行很晚了给我发微信:“妈,你在哪?我想跟你呆一会儿。”他把自己的加湿器送给了我,临别抱了抱我。 我告诉他高考前我去看他,他摇头告诉我别去,他看到我会紧张。我问他是真不想让我去? 敏行的妈妈告诉我说,敏行说了,“艳妈这么忙,怎么可能去看我?” 敏行总是替我着想,我给他吃的他总是不要,他觉得我买了一定是我喜欢的。他每次都是把自己买的东西分给我,看我开会会跑下去把肉藏在自己碗里,等我下去了夹给我。看似是我在陪他,实则是他在照顾我。 临走的时候,他把一厚摞草稿纸放在了抽屉里,留给后来不知道坐在这里谁! 敏行这个学期的努力,可能谁都不知道为了什么。他告诉过我,郑老师像他这个年纪的时候,能做到什么样子,如果自己也能做到像郑老师一样,是不是到了郑老师这个年纪就有可能像他一样(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了)? 他的心里种下了志向,装下了祝福,收获了爱。孩子,去吧!妈惦记着你。 子涵要送件礼物给我,我没要。如果某一天打工挣钱了,我要他送我一件小礼物。子涵说:”好!一言为定,我挣钱了一定给你买礼物。妈,再见!保重!“ 13日,子涵也要参加内测了,他说他不想考过,孩子们告诉他:考过不去是你的真本事,别用不想考过的理由去逃避。子涵点头:“好!我尽力!” 这个学期,子涵变了,踏实了,教室没人打扫他打扫,楼梯脏了他承担,学校的公厕他连续打扫了一个多月,得到老师一句肯定他也是默默地开心一下。这种踏实让他的成绩提升了,也尝到了进步的滋味。 几位中天的老师收到孩子们送的礼物,非常开心。 依菲策划,每个孩子,包括回家的SACE班的孩子都给老师写了祝福。 他们送了叶老师文艺的手摇日历;洪老师用两个破盒子把电脑架高,他们就送了一个电脑支架;宋老师总讲环保,他们选了一个可重复利用的笔记本,里面的内容可以连电脑上传;陈老师教物理,他们选了一款高科技的天体相关的小东西。 几个孩子整整齐齐地站好,给老师鞠躬感恩。老师们爱不释手地摆弄着孩子们送的礼物,他们说这是当老师的最大的价值。 老师们问我,某某学生是不是来颐和时间不长?他们说,能看得出来,在颐和时间长的孩子身上有种不一样的东西。 这种不一样的东西在颐和、在每一个心里有一颗种子的孩子身上。就像小牛说的:“妈,我回家上高四,我才知道颐和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不管你怎么折腾它都接纳你,你也只能在颐和才能这样。现在出来了,我就带着我的同学向前冲,你放心!” 我看到了颐和孩子的力量,和他们对颐和、对理想的珍惜。 依菲等着升学指导中心和她的面谈,下个学期她也要开始冲刺了。 依菲真是班里贡献最大的孩子!有了她,班里总会传出咿咿呀呀的声音。几位直男总是被她弄的没办法,必须和女生相处。 她听到文菁想跟她做“9+1”,飞快地跑到教室,捧起文菁的脸说:“zhu哥儿,你愿意跟我做9+1,我真为你开心。“依菲总是那个愿意拿自己当工具人的人。 男孩子们说,跟她在一起像是哥们儿,很容易相处,不过她是女生也有女孩的柔弱,我们都喜欢她。 家长群里一声声地报平安,孩子们到家了。 颐和的校园又恢复了宁静。星星还是闪亮的。明天,太阳还是噌地一下子跳出来,对着我们笑。 我突然想到了那一年孩子们练武的时候,天上出现的五彩祥云…… 颐和,你还是这个样子。 2021 不说再见 艳红老师的文字里,透露出对孩子们满满的关心和疼爱,这也是孩子们将他们的“艳妈”装进心里的原因。 除了SACE班,还有很多孩子都会离开颐和,踏上新的人生征程。 2022年的到来,预示着颐和学校新的一页正在徐徐展开,属于老生的“时代”也即将落下帷幕。 而一直守护着颐和的水杉树,也会在来年长出新的枝桠。颐和学校就安静地坐落在南华山脚下,等待着一群群孩子回家。 孩子们,请记得“报忧不报喜”。比起知道你们在外面过得多么的精彩,我们更想在你低谷的时候能陪伴着你,爱着你。累了,倦了,记得回家看看,我们一直在! 颐和,永不说再见;青春,也永不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