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艰辛求职路不灭科研之火

女性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艰辛求职路不灭科研之火

2022-12-02    04'35''

主播: 百利天下留学

155 0

介绍:
你好,这里是百利留学声,我是为你带来100位诺奖得主传奇故事的Yoyo老师。今天继续为你带来第二位女性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玛丽亚•格佩特-迈耶的精彩故事。 1930年,迈耶夫妇回到了美国求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为丈夫迈耶提供了教职,但令人失望的是由于经济大萧条和反裙带主义,玛丽亚不能获得教职,只能得到一个类似于研究助理的工作,薪资非常微薄。尽管如此,玛丽亚却要承担非常繁重的教学任务,每学期要教6门课。在丈夫和他的同僚卡尔•赫茨菲尔德的影响下,玛丽亚开始进入化学物理的研究领域,但是玛丽亚并没有因此丢下核物理的研究。1935年,玛丽亚提出双β衰变概念,即原子核内的两个质子同时变换成两个中子并释放出两个正电子,或者两个中子同时变换成两个电子。由于电子和正电子都是β粒子,故被称为双β衰变。作为成就如此卓越的女科学家,玛丽亚一年的薪资只有200美元,大约相当于现在的4000美元,即便是放在现在也是妥妥的低收入群体。即便是这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都打算取消她的薪资,丈夫迈耶和赫茨菲尔德教授都对此极为愤怒,好在有他们的力争,玛丽亚保住了自己的薪水。 1937年,迈耶受聘于哥伦比亚大学,薪水比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时翻了一倍,但玛丽亚的状况反而更加艰难。当时哥伦比亚大学的物理系极为歧视女性,甚至有教授大放厥词,说女性的神经结构天生就不适合做科学,物理系的系主任也刁难玛丽亚。不过好在化学系系主任、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哈罗德•尤里为玛丽亚谋得了化学讲师的职位。但是玛丽亚在化学系也并不顺心,工作上的性别歧视处处皆是。玛丽亚为了追求一个相对公平友好的工作环境,就去了一所女子大学莎拉•劳伦斯学院教书,虽然那里的课堂理念先进,但是学生上课却不在状态,女生们一边织毛衣一边听课,而这竟然是玛丽亚平生第一个有正式薪水的工作。 很快,化学系系主任尤里就向她伸出橄榄枝,邀请她参加曼哈顿计划的一个子项目。在这个项目里,玛丽亚充分地展示了自己的才华,折服了一众学界大佬。在二战后曼哈顿计划结束,玛丽亚和丈夫一起来到了芝加哥大学,这次玛丽亚得到的依然是没有薪水的工作,职位的名称也颇具讽刺意味,叫做“志愿教授(voluntary professor)”。不过这次不一样的是,玛丽亚由于在之前的曼哈顿项目中展现了自己出众的科研能力,她在芝加哥大学很受同僚敬重,并且成为了系委员会成员,能够参与教职招聘、招生、学生培养等重要事务。在她参与芝加哥大学研究生招生后的第一届学生中,出了4个诺贝尔奖得主,13位美国科学院院士,玛丽亚可谓是居功至伟。 才华横溢的玛丽亚此时又遇到了新的机会。她曾经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学的一位学生现在成为了阿贡国家实验室理论部的主任,邀请玛丽亚来做全职教授。但是玛丽亚实在喜欢芝加哥大学的学术氛围,哪怕这里并不为她提供薪资。为了让玛丽亚同意在阿贡国家实验室做兼职教授,实验室奉上了不菲的薪水,也就是在这里,玛丽亚得到了自己获得诺奖的研究成果的灵感启发。明天的留学声节目,我将继续为你带来玛丽亚的诺奖故事,不要忘记下载百利天下教育APP,持续收听哦!感谢你的聆听,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