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诺奖得主:屠呦呦的启发和反思

中国诺奖得主:屠呦呦的启发和反思

2023-01-07    04'45''

主播: 百利天下留学

178 1

介绍:
你好,这里是百利留学声,我是为你带来100位诺奖得主传奇故事的Yoyo老师。今天是屠呦呦故事的最后一期。作为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她带给学术界很多反思,也给年轻人带来很多启发,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青蒿素的研究灵感来自中国传统医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医,这是诺贝尔奖历史上第一个受中国传统医学启发而获奖的案例。“勤求古训,博采众长”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成功秘诀。科学是带有继承性的,前人的成就正是后世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石。昨天的节目里我提到,屠呦呦开始做研究时,从2000多个药方中整理出了640多个,再通过分析,梳理出几十味基础比较好的药物进行实验研究。这就在药源的问题上打开了局面。青蒿治疗疟疾始于公元340年间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不仅收集了前人经验,而且还有“治疟疾寒热”的实践。正是在这些中药古籍的启发下,屠呦呦开始设计青蒿的提取方案,终于经过上百次实验后,低温处理获得了青蒿提取物。 2015年12月7日下午,屠呦呦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用中文发表了《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的主题演讲。其中一段在这里分享给你,或许能让我们对中医药学有不一样的认识。她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通过抗疟药青蒿素的研究经历,深感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当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植物资源,医药学研究者可以从中开发新药。中医药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对于自然资源的药用价值已经有所整理归纳。通过继承发扬,发掘提高,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造福人类。” 如果说伟大的中医宝库是屠呦呦推进科研的基础,那么青蒿素发明的全过程,每个关键步骤都体现了科研工作者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可贵品质。20世纪70年代,青蒿药材资源比较混乱,实地调研发现各地当作青蒿使用的植物来源有6种,但是只有一种含有抗疟成分青蒿素。药材资源的混乱为当时发现青蒿素造成了不小的障碍。 一般中药都是用水煎煮或者用乙醇提取,就能得到较多的提取物,之后再进一步分离纯化。屠呦呦在“多而全”和“少而精”之间作了选择,放弃了对提取效率的追求,改良了提取方法了,这才获得抗疟效价提高的乙醚提取物。后来她还探索了青蒿的品种、采收季节以及药用部位等问题,比如她发现,青蒿素在叶片和花蕾中含量较高,茎秆基本不含青蒿素;北京青蒿中的青蒿素含量仅有万分之二左右。面对种种现实挑战,屠呦呦反复思考,不断测试,重新设计方案,最终找到了提取青蒿素的最佳方法。 屠呦呦获奖后,季羡林先生感言道:“每一代人都有自己要跑的路,走在正确的路上,努力实践,这样的话,或许在未来某个时刻,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将问心无愧。”我想,现在接力棒已经到了年轻一代人的手上,希望越来越多的同学们能够扎根科研,无论在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上,潜心学术,勇于开拓,坚持不懈,继承与创新并重,就一定能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做出贡献。 好的,以上就是今天节目的全部内容,下周的留学声我们将继续走进诺奖得主的精彩人生,收获更多思考和启发。感谢你的聆听,我们下周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