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里是百利留学声,我是为你带来100位诺奖得主传奇故事的Yoyo老师。昨天为你带来了第一位用中文发言的诺奖得主丁肇中的故事,那么今天让我们更深入地走进他的人生,看看科学家是怎么被培养出来的吧。
丁肇中,祖籍山东,1936年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安娜堡。丁肇中是家中长子,由于他的外祖父很早参加革命,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母亲为了纪念外祖父,就给孩子们起名叫丁肇中、丁肇华、丁肇民。丁肇中12岁之前由于战乱并未接受传统教育,但他并没有成天在家里玩耍,而是求知若渴的跟着父母学习。
之后,丁肇中考进了台湾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并在20岁的时候进入了密歇根大学物理学系和数学系学习,从此开启了他的物理生涯。1962年,刚刚从密歇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丁肇中便提出了一个测量电子半径的实验,可是却遭到了美国大学众多教授的反对。他们认为一个刚刚毕业的毛头小子怎么可能有能力去做这样一个困难的实验。遭到拒绝之后,丁肇中并没有放弃。为了这个实验,他联系了之前的朋友和老师,终于在德国的一所实验室完成了他的实验,推翻了之前哈佛大学所做的电子有体积这个实验的实验数据和理论。
丁肇中是一个工作狂,平时很少与同事交流,整天忙着处理自己的实验数据。对于工作他一丝不苟,不允许自己的实验有任何的失误。面对令无数人头疼的物理实验,丁肇中却是乐在其中。正是因为他对物理的着迷,让他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1974年,丁肇中和他的实验组发现了一个质量约为质子3倍的长寿命中性粒子。在公开发表这个发现时,丁肇中把这个新粒子取名为J粒子,“J” 和“丁”字形相近,寓意这是中国人发现的粒子。与此同时,美国人B.里希特也发现了这种粒子。J粒子的发现大大推动了粒子物理学的发展。为此丁肇中和里希特共同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项发现是粒子物理发展史上具有分水岭意义的重大事件,因实验结果发表于当年11月,被称为粒子物理学的“十一月革命”。从此他成为了物理学上最耀眼的行星。
好了,今天的留学声就到这里,明天我将继续为你带来丁肇中可爱的一面,千万不要错过哦。下载百利天下教育APP,让知识为你导航,从此人生不再迷茫!感谢你的聆听,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