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诺奖得主:大江健三郎的中国情怀

残疾诺奖得主:大江健三郎的中国情怀

2023-03-14    04'24''

主播: 百利天下留学

121 0

介绍:
你好,这里是百利留学声,我是为你带来100位诺奖得主传奇故事的Yoyo老师。今天我将继续为你带来大江健三郎的故事。 大江健三郎曾六次访问中国,最近的两次访问分别是2006年和2009年。2006年的时候,大江除了来到北京发表演讲并出席签售会,还专门去了南京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并与大屠杀幸存者及研究南京大屠杀的学者进行了座谈。大江健三郎一直都是反对不义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文学斗士,不光是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战争的反思与厌恶,他本人更是多次公开表示反对军国主义,警惕极端民族主义的复燃。一个有意思的趣事儿是,1994年大江健三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日本文部省因为没能在诺奖颁布之前把日本政府的文化勋章授予大江健三郎,而召开了紧急检讨会。当文部省透露要向大江颁发勋章时,却被大江拒绝了。大江表示自己是“战后的一位民主主义者”,无法接受这项国家荣誉。令文部省尴尬的是,大江健三郎竟然在报纸上公开发文,说自己不适合接受这个奖,而且关照了妻子,在自己百年之后也不要与这类事有牵连。 除了多次访问中国之外,大江健三郎还与中国现代的一些知名作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2002年,大江曾到中国采访过莫言,他当时对莫言的文学造诣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说:“如果继我之后还有亚洲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话,我看好莫言。”莫言也跟大江健三郎惺惺相惜,莫言曾说过:“大江先生是一个坦率的人,他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爱憎分明,绝不暧昧。他是那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将自己的写作与重大世界问题纠缠在一起的作家,因此他的文学具有强烈的当代性和现实性,因此他的文学是大于文学的。” 不过在数次访问中国的过程中,对大江健三郎影响最深的还是2009年的那一趟旅程。那时的大江在创作长篇小说《水死》,但是却陷入了写作的瓶颈期,同时生活中的挫折也让大江感到痛苦压抑。在人生低谷的时候,大江健三郎想到了自己的精神导师鲁迅,于是决定启程前往中国,参观鲁迅故居和鲁迅博物馆,寻找自己内心的力量。在一行人陪同大江先生来到鲁迅博物馆时,时年74岁的大江老先生却突然消失了。原来是大江健三郎看到鲁迅的石像后,情难自禁,蹲在了石像的旁边痛哭了起来。 鲁迅博物馆的馆长还拿出了鲁迅的手稿给大江先生参阅,大江先生双手戴着手套,低头匆匆看了几页,就赶紧把手稿还给了工作人员。因为他怕自己再看下去,忍不住把眼泪洒落在手稿上,会对鲁迅先生珍贵的遗迹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大江健三郎对鲁迅的崇敬之情可见一斑。这次访华结束之后,大江重振旗鼓,继续投入到《水死》的写作中去,短短几个月就完成了这部长篇小说的创作,成为了大江健三郎晚年的代表作之一。不过大江健三郎最有影响力的几部作品,还是与自己的残障儿子有着密切的联系。明天的留学声节目,我将为你带来大江健三郎与大江光之间父子亲情的故事。感谢你的聆听,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