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系列:日本锂电池的研发之路

名校系列:日本锂电池的研发之路

2023-08-28    04'17''

主播: 百利天下留学

115 0

介绍:
你好,这里是百利留学声,我是为你带来100位诺奖得主传奇故事的Yoyo老师。 五月份的时候,我向你介绍过一位被称为“锂电池之父”的科学家,没错,他就是2019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约翰·古迪纳夫。而与古迪纳夫一起获奖的,还有两位研究锂电池的科学家,分别是美国的斯坦利·威廷汉和日本的吉野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吉野彰的故事。 1948年出生的吉野彰如今已经75岁高龄,打开他的个人履历,可谓是在国内外获奖无数。他不仅是日本锂电池的开发者,还是继2010年根岸英一、铃木章之后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第八位日本人,第二位获奖的日本企业研究人员。 1970年吉野彰从京都大学硕士毕业后,直接进入了一家专门做材料和原材料业务的公司——旭化成公司,并被分到研究部门,随之参与了几个研究项目,还在大阪大学读了博士学位。从一名初级的实验室研究员,到担任开发部门的部长,再到后来担任了旭化成公司吉野研究室的室长,后来又担任锂电池技术与评估中心的总裁。可以说,吉野彰所有关于锂电池的开发和研究都是在旭化成公司里完成的。 任何伟大的发明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一般来讲,新的课题成为项目,到最终成为商品走向市场,至少要需要15年的时间。吉野彰的锂电池之路也不例外。从1981到1985年,光是针对锂电池的基础研究,就花了将近5年的时间;第二阶段,则是商业化探讨的开发研究阶段,也就是对基础研究中发现的特别的物质进行"解剖",看其是否真的适合市场,比如安全性和成本等问题,让技术去适应市场的需求,这又花了五年的时间;第三阶段才是大规模生产后的落地销售,1992年锂电池做为产品正式投入市场。在这一阶段,吉野彰除了进行学术研究,还对市场进行了大量的调查。 而锂电池市场真正起飞,是在1995年,这一年,微软发布了具有拐点意义的Windows95操作系统,带着IE浏览器等一系列新应用一路狂奔,可谓所向披靡,让全球科技界对新系统的横空出世充满尖叫。IT时代正式到来,也因此,锂电池的销量开始攀升,甚至引发了抢购风潮。至此,正是15年的时间。 在吉野彰看来,产品研究成功的秘诀有两个:一是要有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见性。能看到未来15年之后的发展,当然这一点非常难。可能,他在研究锂电池这个课题的时候,也没有完全预料到IT行业的发展,当然,也可能只是出于他对科学家的预感。二是技术,如何把想象变成现实,用技术开发出来真正实现。只有以上两个秘诀全部做好,才能使研究的产品获得成功。 1995年以后,随着锂电池的大量上市和继续深入的研发,被广泛应用到了手机、笔记本电脑甚至电动汽车等产品上。可以说,是吉野彰把当时的日本塑造成了全球锂电池大国。 如今,锂电池依然还活跃在电子产品的领域中,未来还会有怎样的发展呢,吉野彰又有什么看法呢?明天的节目我们继续探讨这个话题。感谢你的聆听,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