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系列:“在未知的海洋中去捕捉最难以寻觅的鱼”

名校系列:“在未知的海洋中去捕捉最难以寻觅的鱼”

2023-09-07    04'23''

主播: 百利天下留学

115 0

介绍:
你好,这里是百利留学声,我是为你带来100位诺奖得主传奇故事的Yoyo老师。 如果你听过我们去年十一月份的留学声,就一定不会对今天节目的主人公陌生——他就是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卡尔•巴里•夏普莱斯。夏普莱斯作为诺奖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两次自然科学类诺奖得主,我觉得比起他的学术成就,他的人生经历更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那么今天的留学声节目,我就来跟你分享两个夏普莱斯的小故事吧。 第一个故事和夏普莱斯贯穿一生的爱好相关。夏普莱斯出生于一个不那么完美的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是外科医生,平时少有闲暇照顾他;母亲有点双相情感障碍,因此父母对夏普莱斯管教不严,从小夏普莱斯就可以很随性地按照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 也正是因为这样,从6岁开始夏普莱斯便与捕鱼结缘。14岁时,夏普莱斯成了渔船上最年轻的伙计。为了让租船钓鱼的客人开心,得到更多的小费,夏普莱斯必须使劲浑身解数,克服自己害羞的一面,努力招呼客人。 这段经历让夏普莱斯有三个收获。一是锻炼了他与人沟通的能力;二是在大海里捕鱼的经历磨练了他的心性,让他勇于探索并不畏挫折;三是热爱捕鱼让夏普莱斯第一次通过达尔文写的《小猎犬号航海记》了解到进化论,从此引发了他对生物和化学的兴趣。 夏普莱斯热爱捕鱼也与他的个性相关。他是一个需要兴奋、刺激,甚至有时感到惊恐的事情来让他感到自己的存在的人。本科在达特茅斯学院时,夏普莱斯的第一次英语作文竟然得了F,震惊的夏普莱斯在挂科的恐惧下变成了一个狂热的学习者,他拼命学习直到没有问题能难倒他。 不过好老师和求知的快乐把夏普莱斯转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好学者。他的伯乐汤姆•斯潘塞劝他放弃了医学院,转去尤金•凡•塔梅尔伦教授门下学习化学。第二个关于夏普莱斯的有趣故事就此展开。 一开始夏普莱斯学习化学的旅程并不顺利。他的物理有机化学考试没有通过,于是他几乎是流着眼泪,在图书馆里为了赶上学习的进度看了六个月的书。当他再次回到塔梅尔伦教授的实验室时,他的知识量已经足够应付与博士后们的日常讨论了。 其中实验室里的博士后鲍勃•科茨被安排与夏普莱斯一起工作。在科茨的指导下,夏普莱斯学会了第一个“研究绝招”——证伪法,也就是通过快速地证伪之前实验的结论,推进研究并找到下一个新的发现。 有趣的是,入门化学只花了夏普莱斯半年的时间,而写作却是他一直没法克服的难题。夏普莱斯恐惧并且讨厌写作,如非必要绝不发表论文和申请基金。当他在麻省理工当了两年助理教授而不去申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研究经费时,系主任给了他两个选择:要不就跳到海里去沉船上去寻宝,要不就写个基金申请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诺奖得主,也有自己非常不擅长的事情,哪怕是写作这种作为学者必备的技能。但是不善写作的夏普莱斯却成为了两次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他成功的秘诀又是什么呢?明天的节目我将为你揭晓。感谢你的聆听,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