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系列:两次获得诺奖的秘诀是什么?

名校系列:两次获得诺奖的秘诀是什么?

2023-09-08    04'17''

主播: 百利天下留学

155 0

介绍:
你好,这里是百利留学声,我是为你带来100位诺奖得主传奇故事的Yoyo老师。 昨天我和你分享了2001年和2022年两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美国化学家卡尔•巴里•夏普莱斯的两个故事。夏普莱斯本人是非常不擅长写作的,他曾说过,如非必要绝不写论文和基金申请书。这点和我们印象中的学者著作等身、笔耕不辍的形象可以说是反差很大了。那么夏普莱斯两次获得诺奖究竟又有怎样的秘诀呢? 秘诀之一就是热爱。夏普莱斯热爱挑战,热爱未知。他小时候只要有时间就会在渔船上泡着,因为每次出海捕鱼会有什么样的收获、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是不确定的,而这让夏普莱斯感到兴奋。学习上也是一样,不懂化学、作文得了F都不会让夏普莱斯退缩,反而让他越挫越勇。钻研得越深,夏普莱斯就越迷恋学习的快乐。可以说是在逆境下战斗、不屈不挠的勇气,和探索未知的热爱成就了夏普莱斯。 很多家长经常会困扰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养成自律的好习惯。其实答案特别简单,夏普莱斯已经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那就是热爱。让孩子们爱上探索、爱上生活,无需外力,他们自然会求知若渴,主动去研究、去学习。 那么获得诺奖的秘诀之二是什么呢?夏普莱斯曾说过:“大多数科学方法都被吹嘘过头了,真正的科学家只是见鬼地好奇。” 从好奇心出发,追逐最难的目标——这句话几乎可以算是夏普莱斯的座右铭了。由于好奇心旺盛,夏普莱斯不会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这也让他思维活跃、极具创造力。 在开发出不对称氧化双键的方法后,夏普莱斯获得了200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功成名就的他本来可以过上“躺平”的人生,但是他马上又发现了新的让他感到好奇的研究领域。尽管转换研究方向到了一个完全新兴的领域让夏普莱斯实验室的学生几乎全都走光了,NIH也不支持当时过于超前的点击化学项目,夏普莱斯还是坚定地选择了“follow his curiosity”,这也让他再次荣获诺奖桂冠。 夏普莱斯的秘诀之三是坚韧。在他29岁的时候,遭遇了差点影响他一生的意外事故。当时在麻省理工做助理教授的夏普莱斯被实验室里的一个一年级新生的操作吸引了目光。当他拿起学生的试管后,试管却发生了爆炸,玻璃碎片瞬间扎入了夏普莱斯的一个眼球之中。 夏普莱斯从此失去了一只眼睛,另一只眼睛的视力也因为感染而受损。就是在这样的逆境下,夏普莱斯产出了以上我们提及的了不起的学术成果。这对健全的人来说尚且困难重重,更何况是一个视力残缺的人呢。 “不知黎明何时来临,我打开了所有的门”,这是夏普莱斯最喜欢的诗句。他曾说过:“我那些行不通的想法总是可以激发出更多的创意,失败一词已经从我的精神词典里删除了。如果说,我比大多数化学家有更多意外的发现,那是因为我会尝试一切可以做的事情。” 勇往直前、敢为人先的夏普莱斯不愧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那么夏普莱斯的母校达特茅斯学院又是一番怎样的光景呢?明天的留学声节目我将为你揭晓。感谢你的聆听,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