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眼中最奇葩的中国美食

外国人眼中最奇葩的中国美食

2021-01-02    05'14''

主播: 百利天下留学

120 1

介绍:
你好,这里是百利留学声,每天带给你知识大餐。 收听我们节目的大多数朋友呀,都是海外的留学生或者将来会出国学习的同学。外国人怎么看待中国美食,你好奇嘛?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一个短视频,它记录了几个不同国家的小孩试吃皮蛋的过程。每个人的脸上都浮现出一种在不理解的表情,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吃这种 “特殊老蛋”。说起来好笑,我们也用同样的态度回应外国人这种不解,大多数人觉得外国的食物太粗犷,太简单,半生不熟的,简直吃不得。 也许你现在正在海外,也许即将远离家乡,旅行在异邦,要完全适应当地口味并不容易。吃的东西,代表了我们做人和自我认知非常核心的一部分。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让你免受未知事物的威胁。在国外,你有可能只吃自己熟悉的食物,或者到传统节日的时候,会吃火锅饺子春饼这些故乡才有的美食。 但如果有机会,多尝试一些当地的美食会有更为特别的体验。说到这,想推荐一本书给你,书名叫《鱼翅与花椒》。作者之所以用“鱼翅与花椒”作为书名,是因为在西方人看来鱼翅是一种神秘的食材,而花椒是麻辣川菜的特色,“鱼翅与花椒”合在一起,代表着中国美食的神秘与有趣。这本书讲述了作者自己,通过食物了解中国,发现中西对饮食的不同习惯和观点,也感受到了美食背后中西文化的碰撞。 作者扶霞.邓洛普在牛津长大,在剑桥上学,在伦敦工作。虽然从小就特别喜欢做饭,但一直以来被各种学术和职业上的标准控制着,用别人的眼光来定义自己。在1994年,她获得英国文化协会的奖学金,到四川大学交流,离故土千里万里,才能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她走遍成都大街小巷寻找民间小吃。在一年学习期满后,她竟然留在了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接受了3个月的专业厨师训练。从一个主攻新闻事业的打工人,到四次获得烹饪餐饮界“奥斯卡”詹姆斯·比尔德奖烹饪写作大奖的作者,她在20多年里与中国美食结下了不解之缘。 跟大多数对中国菜有偏见的外国人不同,作者扶霞对新口味从来都是来者不拒,来成都留学,其实是因为川菜特别有名。扶霞的妈妈在牛津教外国学生英语,学生们经常在她家做日本饭团,西班牙海鲜饭,印度咖喱,西西里岛的茄子沙拉等世界各地的美食。即便如此,刚接触中国菜,扶霞还是很惊奇,感觉那些认不出食材和佐料的东西很不一样。 自从扶霞一头扎进了四川的生活开始,成都那种慢悠悠的倦怠感不知不觉影响了她。别说实现计划,连制定都不可能。从唐朝开始,这里就以生活安逸闲适闻名在外。因为气候适宜,土壤更是出奇地肥沃,人们不用特别努力工作,也能吃得好,玩儿得开心。即便到了现在,成都人在茶馆里一坐就是一下午加一晚上,打麻将、打牌,用节奏舒缓,语气甜腻的四川话开玩笑斗嘴。好像所有的四川人都喜欢聊聊做饭和吃饭,在那里,动动鼻子就能闻到所有的美食。不管什么时候,翻开这本书,老成都那种悠闲温暖的生活画面总能跃然纸上,迷人的味道仿佛也在我身边。 以前的成都的外国人很少,也没有外国餐厅,没有互联网,那时的餐馆老板有些很凶,什么东西都很便宜。而现在各个国家的美食都能在成都找到,但扶霞在川大求学时吃过的一些老店已经不在了。整个中国,到处都有来旅游、来工作和定居的外国人,世界各地美食应有尽有,即使2020年餐饮产业受挫,它也仍旧是备受关注的朝阳行业,服务比拼,价格厮杀,新潮创意层出不穷。一切都在变,唯独不变的是人们对美食的热爱,对食物的尊重,对平凡生活的向往。 这么有意思的书,邀请你也来读一读。但如果时间有限,敬请关注百利天下读书会,这本书的精华解读视频即将上线。相信你会跟我一样,心中燃起对四川的向往,对一日三餐的满足,对饮食文化的好奇,还有对平凡生活的思考。也许,每个人的舌尖都是一个故乡。如果用开放的态度包容和吸纳新的事物,同时也不忘记自我本色,会收获更多乐趣,美食如此,文化也如此。 感谢你收听今天的百利留学声,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