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幼仪传:一无所有,一无所惧》第五部分

《张幼仪传:一无所有,一无所惧》第五部分

2020-05-19    17'20''

主播: 知足常乐😽😆🎥

76 0

介绍:
《张幼仪传》- 找到归宿,收获自己的幸福时光 01.今日导读 亲爱的同学们,很高兴遇见你,我是简老师。今天继续为你解读《张幼仪传:一无所有,一无所惧》这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昨天我们了解到了张幼仪在历经苦难之后,终于以优雅的姿态转身,重拾自尊。不仅成为了东吴大学里最受欢迎的教书先生,而且担任了银行副总裁,创办了企业,成了叱咤风云的商界女强人。今天,我们来进一步探究张幼仪的人生归宿。兜兜转转几十年,她最终在中年找到了人生的另一半。她一直努力学习,低调、坚韧地生活,创造着平凡的奇迹。她背负、承担着众多责任,最终成为一名被人尊重的女子。半生虽凄苦,但一生却圆满。 02.当你盛开,清风自来 张幼仪离婚以后,身边并没不是没有男人追求,可是她都拒绝了。表面上,她与四哥有约定,为了保住张家的颜面,她五年之内不能跟某个男人同进同出,避免让别人误会徐志摩与她离婚是因为她不守妇道。但是,五年之后,身边人追求她时,张幼仪还是拒绝了。一直到徐志摩去世多年,她才接受了新的爱情。徐志摩的侄子徐炎说,其实张幼仪心里是渴望复婚的,她把徐志摩的油画摆放在自己的房间里,把关于他的信息压到写字台下面的玻璃板下面。 张幼仪爱徐志摩吗?张幼仪自己也说过:“我没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个问题很困惑,因为每个人都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是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是爱的话,我大概是最爱他的吧。” 是的,她也许是爱他的,否则不会在离婚之后给徐志摩钱作生活费,不会在徐志摩去世后接济陆小曼,不会帮他打理家业,为他的父母送终。她的爱是隐忍的,是不甘的,却也是善良的、宽广的。张幼仪也说过:“我生是徐家的人,死是徐家的鬼。“因为骨子里的传统,她把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当作一辈子的依靠。也因为这样,她在爱情和婚姻面前,一直非常小心。 直到战乱时期,张幼仪去了香港,认识了一位房客,叫做苏季之。他是一位医生,性情温和,谈吐风雅,老婆抛弃他和四个孩子离开后,他成了一个可怜的男人。张幼仪和苏季之都是被抛弃的人,共同的命运让两个人惺惺相惜。 当你盛开,清风自来。相处得越久,张幼仪对苏季之的吸引越来越强烈。1953年,苏季之向张幼仪求了婚。那时,张幼仪已经53岁了。她很害怕,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只能写信求助。直到儿子阿欢回信支持,张幼仪才终于决定接受苏季之的求婚。同年8月,张幼仪与苏季之在日本东京举行了婚礼。从此,她的后半生不再孤单一人。 两人结婚后的生活很平静。苏季之很尊敬她,和她一起聊天,探讨问题。苏医生想考香港医生执照,张幼仪就陪他熬夜,陪他一起读那厚厚的书籍。他们在香港和九龙各开了一家诊所,两个人合作,她负责预约和登记,他负责坐诊。夫妻俩一唱一和,十分幸福美满。工作之余,他们也会一起去旅行,他们去了康桥、去了沙士顿的小屋,去了柏林,与他一起重温了她曾经在国外的岁月。苏季之让她往后余生有了温暖的港湾,这个港湾让她停靠了二十年,最后苏季之因肠癌去世。张幼仪也没有用“爱”来表达她与苏季之的这段感情,但她在自己的墓碑上,冠了“苏”姓,用行动证明了这段爱情。 一个女人再坚强,也需要爱情的滋润。这个爱情可能没那么多浪漫,没有那么多热情,但这就是平平淡淡的幸福。这个世界很美好,有人陪你看门前日出日落,看天上云卷云舒,才是惬意幸福的生活。   03.人生,从来靠自己成全 民国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历史时期,虽然只有短短的38年时间,但是基本从头至尾都在战乱的泥潭中苦苦挣扎,政局的混乱导致鸦片横行,使人麻痹。张幼仪亲眼见过鸦片让人上瘾,麻痹神经,所以非常痛恨鸦片。 一个明显的悲剧就是徐志摩,陆小曼吸食鸦片,花费极高,让家境殷实的徐志摩成了一个为钱疲于奔命的人,最后间接造成了徐志摩的英年早逝。在徐志摩死去前一天,他还在赚钱,他带着一位朋友去看另外一位朋友要出售的房子,希望作为中间人,能从中赚取一点佣金。因此,张幼仪也将徐志摩的死的一部分原因归咎于陆小曼的。 严格自律的张幼仪是不会依赖“鸦片”这种短暂的精神食粮,她宁愿踏踏实实行走,并将苦难扛过。可以说张幼仪是非常爱惜自己的羽毛的,也可以说她有一颗坚韧的心, 晚年的张幼仪更加爱惜自己。苏医生去世之后,张幼仪把他安葬在了香港,之后去了美国,陪伴在儿孙身边。在美国,她每天保持着规律的生活,七点起床,做广播体操,然后吃一碗麦片粥,或是吃一颗鸡蛋。她饮食量不多,只是为了保持基本的营养。张幼仪喜欢看报,上老年课程。她还学习德文,学习钩针编织。她一直保持着打麻将的习惯,却不豪赌,规定自己每年输赢不能超过二百美金。生活、学习、娱乐都不耽误,在细水长流的生活中,就这么慢慢悠悠、踏踏实实地活着,做最真实的自己。 珍惜珍贵的自己,一方面在于生活上的作息规律、饮食健康有度;另一方面是精神上的,不堕落、不屈服。张幼仪在这两方面做的很好,她从头至尾都是一个自爱的人。正如张幼仪自己所说的,人生,从来都是靠自己成全的。   04.成为被人尊重的女子 梁实秋在《谈徐志摩》一文中曾评价过张幼仪“她沉默地、坚强地过她的岁月,她尽了她的责任,对丈夫的责任,对夫家的责任,对儿子的责任——凡是尽了责任的人,都值得尊重。”作者认为这是最贴切的评论了,既不抬高,也不贬低。 张幼仪把自己的人生分为两个部分,“去德国前”和“去德国后”。去德国前,她什么都怕,怕做错事,怕说错话,怕给张家丢脸,怕丈夫嫌弃,怕离婚,所以她委曲求全。去德国后,她与徐志摩离婚,遭遇小儿子死在他乡的悲剧,一个人度过了人生中最难熬的时光。伤痛使人成长,张幼仪就这样从一个不堪一击的女人,成长为铿锵玫瑰。“梅花香自苦寒来”,生活中的苦难又何尝不是一种磨砺? 在徐志摩的人生和传记中,张幼仪是惨淡的,被抛弃后就灰溜溜地不见了。但在她自己的后半生,却无比精彩。一方面,她变得坚强、独立、自信。她成了东吴大学里最受欢迎的教书先生,所开设的课程座无虚席;她成了上海女子银行的副总裁,带领银行走出资金困境;她创办了云裳时装公司,将模特着装第一次引进中国;她给国家社会党管理财务,干练的形象深入人心;张幼仪成了女性独立的代表。另一方面,张幼仪用宽容和原谅的态度,将自己活成了胸怀极大的女人。她成全徐志摩和陆小曼并接济徐志摩,在徐志摩去世后帮助陆小曼,她照顾徐父徐母,为他们送终。试想,如果被抛弃的张幼仪自怨自艾,或者以怨报怨,会不会成为一个祥林嫂似的悲剧人物?至少是不会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人。 张幼仪也说过:“如果没有徐志摩,她可能会在宅门后院安安静静、本本分分地过完自己的一生。没有徐志摩,也就没有后来的张幼仪。“ 世人都说徐志摩花心,但是当段则断又何尝不是一种成全?没有徐志摩的极力反抗,就那么冷漠淡然地清苦一生,大家也看不到在绝境中爆发出强大力量的张幼仪,也看不到后来的独立坚强的女性典范。张幼仪是新旧时代交接下苦苦挣扎的女子,半生凄苦,一生圆满。这样一个背负着沉重的爱和责任的女人,值得我们学习和铭记。 05.今日回顾 好了,到这里,关于《张幼仪传:一无所有,一无所惧》这本书我们就全部解读完了,下面,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   张幼仪是一个生活在新旧时代交接期的传统女人,在世人眼中,她是诗人徐志摩的“糟糠之妻”,再无其他。实际上,在与徐志摩离婚后,她学会了一口流利的德文,她成了东吴大学里优雅的教书先生,她成了银行副总裁,她创办企业,成了叱诧风云的商界女强人。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照顾子女、接济徐家,她是一位心中有大爱、做人有大格局的女人。她的传奇一生,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研究和品读。 通过这五天的阅读,你肯定对张幼仪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她的出身、她所受的家庭教育,她所处的时代让她拥有“一半恭顺、一半倔强”的个性。她的前半生,是一个卑微的、没有自己想法的男人附属品。她的后半生,则活出了一个坚强、勇敢、自尊、自爱、独立、宽容的张幼仪,并用实际行动创立了男人无法企及的事业高度。她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家庭带给她的不仅是禁锢,还有可以依靠的强大力量。加上张幼仪自身的勤恳踏实、不断学习,种种因素加在一起,成功是一种奇迹,也是一种必然。 这五天来,我们通过“出生、缘起、缘灭、蜕变新生、归宿“”五个部分的解读,感受到了张幼仪从传统到现代之间的困境、选择和独立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位女性的成长史。希望通过对张幼仪的解读和研究,我们在接近这位低调的传奇女性的同时,也能学习她身上的一些成功特质。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面对自己的珍贵的人生,我们可以像张幼仪那样,坚韧、独立、自尊、自爱,让自己活得真实而精彩,让自己也能够优雅地走过这一生,并且尽可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摆脱从传统到现代之间的困境、在选择中找寻自我并遗世独立。 好了,《张幼仪传:一无所有,一无所惧》这本书就分享到这里,恭喜你又读完了一本书,我们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