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扬与责备》

《赞扬与责备》

2020-05-27    30'25''

主播: 知足常乐😽😆🎥

53 0

介绍: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下意识的把赞扬和责备带入到和他人的交流与沟通当中。这些赞扬与责备,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可能是无意的,也可能是有意的。而我们自己,也会根据别人的反应,领悟到别人对我们的赞同或者反对。《赞扬与责备》一书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赞扬与责备这两种评判制度对我们的影响,并且可以帮助我们控制自己的偏见,包容他人的观点,理解我们潜意识里需要散发的情绪。本书的作者特丽·阿普特是一名非常资深的心理学家,她是剑桥大学纽纳姆学院导师,她在家庭力学和人际关系领域的著作获得过国际奖项。这本书以心理学的知识为基础,深入浅出讲述了评判是如何在我们心中形成的,并且结合身边的案例,告诉我们该如何区分和应对生活中的赞扬与责备。下面,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了解围绕在我们身边的评判制度吧。01评判,从出生就开始了人类对评判的强烈关注,从一出生就开始了,人类的经历会塑造评判,并且会不断巩固或修改它们。评判他人的机制会随着发育变得越来越复杂,在习得这些技能的同时,人们也会意识到自己面临来自别人的评判。评判贯穿了我们全部的情感历史,从最初依恋父母时就开始感受到欲望与恐惧、未满足的需求、最惨痛的损失,一直到我们曾感受过的内心、激情和眼界。评判是我们熟悉了解他人、并与他人建立亲和力的工具。但评判极其容易受到偏见和歪曲的影响。虽然我们渴望公正与平衡,我们的评判却有可能是严酷的、粗鲁的、盲目的。很多人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这一弱点,所以他们在学习做人的同时,也会修正并测试自己的评判。我们的评判方式有两种,赞扬与责备。赞扬是健康大脑不可缺少的奠基石,无论我们年龄多大,都不会消减对它们的需要。一句恰到好处的赞扬,会让人心跳加速,让希望被填满,让尊严得到慰藉。我们对赞扬的需求以及它们为我们带来的尊严感的意义重大,一些哲学家声称赞扬是一股贯穿我们私人以及公众生活中的驱动力。因为我们对尊严的渴望潜藏在我们的感情生活中,所以我们的思想会拐弯抹角地寻求赞扬。在学术界,有68%的学者认为自己的教学能力可以排在25%,而又87%的学生觉得自己的成绩优于全班成绩。这些人的看法,其实是为了守护自己的尊严。他们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和价值观整合、提炼别人给到的赞扬,这是每个人心中那张评判表最重要的活动之一。除了赞扬,责备也是主要的评判方式之一。我们经历的责备与被责备,远远超过了人类共通的道德原则。我们会因为他人的感受、态度、琐碎的恼人习惯而责备他们;我们会责备别人没能倾听我们的诉说,没能提供支持或者安慰;我们会责备别人不肯对我们吐露他们思想,或是不愿意倾诉。我们平时责备的人往往毫无过错,也没犯下什么法规,可我们却认为他们应该感到内疚。而被责备的人,受到责备的威胁时,他们会感到受伤和痛苦。责备会制造痛苦,但有时候我们又会因为躲避责备而造成更大的伤害。当我们因为自己的错误而受到威胁时,往往会跳出来反驳那个做出负面评判的人,如果责怪我们的人继续抱怨,我们就会挖掘更多防御武器来抵挡。最后造成的结果是,两人互相伤害。赞扬和责备贯穿了我们的人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工作以及人际关系。理解我们心中那张评判表是如何工作的,以及我们能如何通过努力,让评判去定义而非挑战我们的价值观,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02家庭评判制度,决定了亲子关系是否和谐一个家庭并不是几个人凑在一起住同一个房子就能决定的,它是受一张潜移默化、仔细监测的家庭评判表控制。一位母亲注意到,当弟弟因优秀的成绩而得到夸赞时,哥哥感到有些被冷落,她就会安慰哥哥说他的玩具模型搭建的很不错。家庭做出的相辅相成的反应以及反馈回路,通常是为了确保所有家庭成员能舒适生活。家庭评判制度是否正常,主要取决于他是严格的还是通融的。严格的家庭评判制度中,家长的潜在态度是:我才是真正能做评判的人,你的评判毫无意义。当孩子处于青春期的时候,这种家庭评判制度会十分显著。青春期的少年刚获得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他们会借此磨练属于他们自己的、个性化的评判。他们会不断利用自己的评判力度挑战家长,并通过这个过程,挑战已有的平衡、公平和理性。13岁的吉娜,每天都会和妈妈吵架,妈妈提醒她要去游泳了,吉娜便反驳说她不想去游泳,而妈妈又会因为她的态度不好而骂她没礼貌,结果就是两人吵个不停。两人都在为了争取对方的正面评价而开展,然后却是两边都认为对方成见太深。青春期的孩子心智观会更倾向于激动和负面的情绪,一个成人看做不安或者恐惧的脸部表情,在青少年眼里可能会解释成愤怒。不少青少年会误解多种来自己家长的感情:焦虑、怀疑、恐惧、不安等等。他们会过快地跳起来防御任何被他们视为责备的行为。但是,不管吵得多凶,孩子其实非常重视家长的回应,他们是在挑战家庭评判制度,寻找它的弱点,挑战家长的耐心。其实也是想让家长明白,他们不再是那个需要依赖家长的小孩子了,他们已经长大,希望得到家长的认可。所以,家长在评判孩子和被孩子挑战评判的时候,一定把握好一个度,尝试下通融的评判制度,把责备正面化。责备孩子的行为,给孩子指明改正的方向,变成正面的教训,而不是去定义孩子的品质。针对一个小而特定的行为,从而让一个兴趣与愿望高度个性化的孩子,走向一个让他骄傲的未来。另一方面,每个家庭都会评判情感,评判情感的方式包括侵入式评判和回应式评判。回应式评判制度中,一些情感能揭示问题所在“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而在侵入式评判制度中,一些情感被认为是不好的,当孩子表达这类情感时,会得到“你有这种感觉,就应该被责备”的反馈。在这样的家庭中,但凡不快乐的情感都是不可接受的。父母拒绝倾听孩子的感受,坚持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只传递责备的信息。在另外一些家庭中,正面的情感也可能招致责备。对那些无法体会快乐的家庭成员来说,激动或欢快的情感会认为是无理取闹。负面的评判制度会压抑孩子的情感,让他们无法了解自己的需求,无法认清自我。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温和地看待孩子的行为、语言和动机,要尝试与孩子共情,学会倾听和理解孩子。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要认识到他们的情绪受生理原因的控制。也要意识到他们已经拥有了自己日渐成熟的评判表,认可比批评更重要。如果你是那个备受家庭负面评判制度影响的孩子,不妨评估、审视一下,自己内心评判与正确的评判是否过于失和。我们无法改变过去的经历,但是学会分析自身的感受,能让我们获得修补伤痕的力量,并朝着正面的方向前进。03过度的赞扬和责备,会影响婚姻关系心理学家约翰.戈尔曼研究发现,婚姻能走多远的变量,不在于他们是否争吵、有共同的爱好或能保持 性吸引力,而是赞扬与责备在他们感情中扮演的角色。赞扬如何被延续,责备如何被控制,是婚姻成功与否的重要变量。首先我们来说说婚姻中的赞扬。赞扬在婚姻中和父母子女之间一样至关重要,当数量足够多时,能变成中和责备的秘方。赞扬可以用来施展聆听、赋予角色和侵占别人。如果赞扬关闭了它的聆听功能,不再依照他人的愿望与需求改变时,赞扬会起到反作用。詹妮在吉尔出差前,帮他取回了干洗店里面的衣服,吉尔夸赞她周到、体贴、并肯定了她的重要性。他表达了赞赏并对妻子表达了感激,这样的分工是合理的。然而,当他不断重复詹妮体贴这件事时,就变成了提醒珍妮需要扮演的角色,当他开始以体贴命令妻子去拿衣服,赞扬就不再是感激,而是变成了压力,妻子也会因此火冒三丈。带着侵占性的赞扬,对维持婚姻的稳定并无好处。还有一种独裁式赞扬,这种赞扬以自我为中心,强迫对方按照接受自己的想法,给对方带去巨大的压力。这种赞扬一方给另一方在灌输“你没有成为我需要你成为的人”的想法,这种行为带来的内疚感,不亚于直截了当的责备。与赞扬相比,在两人的关系中,责备对人的影响更大。它能引发更加强烈的情感,婚姻中的责备包括好几种。第一种是笼统化责备,是指生活中一个难免会遇到的小问题转变成一个大冲突。笼统的责备备有感染性,被攻击的一方往往会用同样的手段还击。这种责备带有巨大的摧毁性,会带给人困惑感和羞愧。另外,忙于指责也是常见的危险责备方式。一对伴侣遇到了问题,没有集中寻找解决办法,而是双方相互指责。忙于指责有时候不过是一次短暂的发泄,但却很容易使问题升级,演变成一场争论谁该受指责的残酷大战。在这场指责中,每个人都把自己看做对方的受害者。还有一种令人迷惑的责备方式是读心术。一方会猜度另一方的思想,利用对伴侣的熟悉,使它变成指责的利刃。读心者以为自己对另一方了如指掌,当对方试图抗议或者校正的时候,他们也不会给予理会。不管是哪一种责备,随着争执的升温,会越闹越大。而责备带来的激烈情感,往往会使伴侣的一方石墙化。也就是在无法描述也无法控制的感情攻击下,一方关闭自己的接收器,让自己的身体和思想都变成一堵石墙。石墙化的目的不是挑衅,而是自我防卫。对伴侣来说,石墙化表达的是不满,冰冷地疏远,甚至是置身事外的嘲讽。而在亲密的人际关系中,不肯倾听和理解是极大的侮辱。汤姆和爱莎经常因为家庭的琐事发生争吵,汤姆告诉作者,当妻子紧紧抓住他不放时,他脑子里好像有一个巨大的钟让他说不出话来,而爱莎则埋怨他不给出一点反应,所以更加生气。汤姆石墙化表达的意思是“我不愿意与你交谈”,这会让爱莎感到自己被遗弃被孤立。于是两方都为自己汹涌的痛苦而责备对方。赞扬和责备对婚姻有着重要的影响,而我们婚姻中赞扬与责备最好的方式,就是尊敬它的威力。在婚姻中,我们要赞扬包括对伴侣的感受、目标以及价值感的欣赏与兴趣。也要避免将伴侣和潜在伴侣做负面比较。当婚姻中评判态度转向负面时,挽救伤害的途径是重新建造对方的自尊。良好的婚姻评判制度需要两个人放下自己的责备,为自己制造的伤害承担起责任,两人也要解除对方的羞愧与难堪,并为对方所做的事情努力表示赞扬。我们要尽量与对方商讨,寻找办法以避免自己在对方身上施加持续的、羞辱性的责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