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传》第二部分

《杨绛传》第二部分

2020-05-27    20'36''

主播: 知足常乐😽😆🎥

60 0

介绍:
亲爱的同学们,很高兴遇见你,我是简老师。今天继续为你解读《生于优秀、归于优雅:做杨绛一样的女子》这本书的第二部分内容。 昨天我们了解了杨绛的出生背景和成长经历。今天我们进一步地来了解杨绛一生中对她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这里主要有她博学多识的父亲、外柔内刚的母亲、特立独行的三姑母以及她的母校校长王季玉。 02.博学多识的父亲 我们先来说说她的父亲。杨绛的父亲杨荫杭是对杨绛产生重要影响的一个人物,他培养了杨绛的独立和勇敢,也培养了杨绛爱读书的习惯。他们之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父亲经常会拿出珍藏的书籍与杨绛分享探讨,他们还会一起修复破损的旧书,给书籍进行分类。 杨荫杭是民国著名的大律师。可当时时局混乱,法律只不过是统治者的政治工具。因此,他在上海做律师的那段日子并不得志,于是决定将全家移居到苏州去。 杨荫杭在苏州买了一个老宅叫做“安徐堂”,这是一桩老旧的宅子,不过整理一番之后还是不错的。杨荫杭一贯是反对置办家产的,这次买房子只是为了居住。为什么他反对置办家产呢?因为他认为人不应该成为家产的奴隶,再一个就是家产越多,子女越容易好吃懒做、不求上进。杨荫杭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的子女没有遗产,我只教育他们能够自立”。 杨荫杭对子女的金钱教育观跟林则徐的观点是一致的。林则徐曾说过:“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意思就是如果子孙和我一样能干,我留钱给他做什么呢?如果子孙不如我的才能,那我留钱给他做什么呢?愚笨的人拥有很多的财富,这不是增添他犯错的机会吗? 对比一下我们当今社会中很多被物质所俘虏,成为房奴、车奴、卡奴的人。杨荫杭、林则徐他们这类人对待物质有着更加清醒的头脑,同时他们这种淡泊名利的金钱观又给子女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正是父亲这样洒脱独立的性格,奠定了杨绛对待人生的那种淡然优雅的态度。 然而父亲又不是完全不谈钱,他有着自己西式的教育方式。安徐堂的破房子阴冷潮湿,很多砖头下面都藏着蜘蛛、鼻涕虫。杨荫杭为了让孩子们学会自食其力,就给他们悬赏。孩子们抓到三个小蜘蛛可以得到一个铜板,抓到大蜘蛛得三个铜板,抓到一个鼻涕虫可以得到一个铜板。杨绛和兄弟姐妹们都投入到了抓虫子的队伍中。母亲笑称父亲把孩子们教育得唯利是图。但是她仍然支持丈夫的做法,并引导孩子把赚来的钱存起来。 除此之外,父亲还用自身行为让杨绛明白了什么是为人要正直。杨荫杭曾处理过一起恶霸杀人案。依照当时中华民国的规定,杨荫杭是在省长和督军管辖之下,但是省长和督军不能干预***********************************************************************************************************************************************总长许世英受贿案,而被北洋政府罢官。杨荫杭根据当时的律法写了《杨荫杭申辩书》,列了“十二条”来纠正司***对司法程序的错误认知。杨荫杭与司***的这两篇文章,先后被刊登《申报》要闻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最后,杨荫杭被迫停职,那位被传讯的交***也引咎辞职了。 这件事情让杨荫杭对北洋政府的为官之风十分失望。于是杨荫杭一家准备迁回江苏老家。杨绛在《回忆我的父亲》中说:“火车站上为我父亲送行的有一大堆人——不是一堆,是一大片人,谁也没有那么多人送行,我觉得自己的父亲与众不同,很有自豪感。”由此可见,杨荫杭在担任北京高等检察厅厅长期间秉公执法,深受人民爱戴。 03.外柔内刚的母亲 如果说父亲杨荫杭将知足常乐、正直不阿的性格基因传给了杨绛,那么母亲唐须荌则将温柔坚韧遗传给了杨绛。 杨绛的母亲唐须荌出生于无锡的一个富商家庭,从小就读书识字。在那个年代唐须荌是少有的知识女性。她在上海女子中学务本女中求学过。虽然唐须荌婚后一直在操持家务,但她不是一般的家庭妇女,空闲时经常会倚窗读书。小时候,母亲总是给她讲《石头记》、《聊斋志异》等故事,给她唱好听的江南民谣。所以杨绛的童年里都是温暖的色彩。 在杨绛的记忆里,父母从来都不吵架,而且他们有着共同语言。父亲做律师时,经常把每一件受理的案子详细讲给母亲听。他们会一起分析、讨论。父亲知道母亲喜欢看小说,特地买了大字抄本的八十回《石头记》放在母亲床头。这在旧社会是非常难得的。夫妻一般都是根据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成婚的,大部分夫妻能够做到表面上相敬如宾就很不错了。但像杨绛父母这样彼此有真挚情感,并且像朋友一样交流的夫妻很少见。这一切杨绛都看在眼里,也让她有了对婚姻最初的美好设想。 在杨绛的印象中,母亲对父亲照顾得无微不至。父亲回到无锡之后,曾病倒了一次。由于他一度留洋,因此,只相信西医,倔强地拒绝中医诊断。但是当时根据西医诊断,一直没有诊断出什么眉目,反倒是父亲的病情却一直在恶化。 无奈之下,母亲不顾父亲的反对,执意请了老中医来帮忙诊断。结果老中医说病人已经病入膏肓,自己无能为力了。听到这个消息,全家人都急着团团转,不知如何是好。 但杨绛的母亲不是一般的女子,她有着外柔内刚的坚韧性格。知道这个消息后,她丝毫没有放弃,她几经周转找到了自己的老朋友,名中医华实甫。 华实甫诊断的结果跟之前的老中医差不多,但是在杨绛母亲的哀求下,他愿意再试一试,看能不能挽救父亲的性命。 那天晚上,杨家人一晚上都没有合眼,特别是母亲。她根据方子去熬药、喂药,守在父亲床前,一夜都没有合眼。结果奇迹真的来了,父亲在第二天醒过来了。之后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父亲的身体逐渐好转。杨绛一直都认为这次父亲能够死里逃生,完全都是母亲的功劳。 母亲在父亲床前日夜照料的情景都印刻在年幼的杨绛的眼里。年迈时,杨绛在回忆起这段经历时,总是非常感慨。她说:“我常常想,假如我父亲竟一病不起,我如有亲戚哀怜,照应我读几年书,也许可以做个小学教员。不然,我大概只好去做女工,无锡多得是工厂。”她明白如果父亲这次没有被救过来,自己的命运将被改写。 轰轰烈烈的爱情总是稍纵即逝,只有平平淡淡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细水长流。 母亲不仅对待父亲是尽心尽力的,对待其他人也都是温和有礼。杨绛在《回忆我的姑母》中写:“我母亲向来不尖锐,她对人事的反应总是慢悠悠的。如有谁当面损她……她不会及时反击,事后也不计较。” 比如她对待家里的佣人不会颐指气使。父亲的几个姐妹也都住在娘家。所以母亲难免要跟她们相处。特别是杨绛的三姑妈是个直来直去,性格有点怪癖的人。大家都觉得她挺难相处。可是杨绛的母亲却始终对她以礼相待。母亲的这种恬静的性格也遗传给了杨绛,长大后的杨绛无论身处顺境逆境,都很少抱怨,总是能冷静应对,温柔待人。 04.特立独行的三姑母 除了父母,对杨绛产生重要影响的人还有她的三姑母杨荫榆。杨荫榆其实是一个命苦的人。从小她的母亲就不待见她,还把她嫁给了一个姓蒋的残障少爷。杨荫榆嫁过去之后打了这位少爷,离开了蒋家。1907年,杨荫榆在杨荫杭的资助下得以去日本留学,进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了一口流利的日文。从日本回国以后,杨荫榆就在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担任教务主任,同时兼任生物解剖教师。 1918年,她又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1922年,杨荫榆回国在上海教书。后来,她被任命为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大学女校长。 杨绛在京都女高师附小读书时,三姑母正好是在隔壁的女高师任教。三姑母有时候会去隔壁的小学看望一下杨绛。三姑母非常受学生的喜爱,所以女高师的大学生们看在三姑母的面子上经常会陪伴杨绛一起玩耍。这让杨绛的小学生活变得很丰富。 有一次三姑母带领外宾来参观杨绛所在的附小食堂。看到杨绛掉了一些饭粒在桌子上面,三姑母就轻轻地提醒她说“粒粒皆辛苦”。小杨绛立刻就领会了,然后赶紧把饭粒捡起来吃了。 还有一次女高师的大学生们开展恳亲会。这是一种类似于学生给家长做的汇报演出。杨绛当时被打扮为花神,演了三天的戏。这次的经历让杨绛过足了仙女的瘾。事后杨绛在谈到这件事情时说道,都是因为三姑母的面子上,她才会被选为花神,那时候优秀的女孩子多着呢。 杨绛从上海回到江苏选择就读的中学时,三姑母认真地帮她挑选。三姑母最初看中的是苏州景海女校,这是一所很不错的教会学校,也是杨荫榆的母校。本来杨荫榆已经带着杨绛和杨绛的三姐去学校顺利报名了。不过恰好几天之后,杨荫榆受振华女中校长王季玉的邀请去振华演讲。她发现振华女中比景海女校更好。所以,在杨荫榆的帮助下,杨绛和三姐一起插班考入了振华女中。 05.人生导师王季玉 在振华女中,杨绛遇到了对她求学之路上有着重要影响的王季玉校长,王季玉对于杨绛来说可以称得上是人生导师。 当时,杨绛所读的振华女中是是数一数二的学校,是振兴女子教育最早的先锋。这所学校由教育家谢长达在1905年创办的,而王季玉就是谢长达的三女儿。1917年,王季玉从美国留学留美回来,就接管母亲的工作,出任代理校长。 王季玉一直对杨绛关爱有加。杨绛在读东吴大学读大三时,王季玉为她申请了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威尔斯利是世界名校,也是美国最好的女子学院之一,包括宋美龄、冰心和希拉里在内的众多国际名媛都是这所的学生。但杨绛只想考清华研究院攻读文学,就放弃了这个机会。她如愿考取了清华研究院外国语研究生,成为吴宓、朱自清等名师的学生。 在东吴大学期间,王季玉还帮助过杨绛逃离混乱的学校。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寇开始全面侵华。时局大乱,东吴大学发生了学潮,学生不能上课,也不能去图书馆阅读,更不准离校,还有人剪断了学校的电话线,东吴大学的学生处境十分令人担忧。 杨绛无法与外界联络。幸好王季玉了解到东吴大学地情况,将消息转告给了杨绛母亲。母亲急忙赶去东吴女生宿舍找到杨绛,帮杨绛先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