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比美妙的痛苦》

《无比美妙的痛苦》

2020-05-27    29'57''

主播: 知足常乐😽😆🎥

48 0

介绍:
佛经有言,人有八大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放不下。这其中,生命和爱情可以说是人类世界最宝贵的存在。无论失去哪一样,其痛苦都是让人肝肠寸断,痛不欲生的。而在生命的汹涌洪流之中,很少有人能独善其身。祸不单行的时候,生命与爱情都有全部失去的可能。就像《无比美妙的痛苦》这本书里的女主角海蓁一样。在有限的生命中,她不仅面临着生与死的较量,在死神一次次擦身而过的同时,她又失去了一生的挚爱。本书的作者约翰·格林,被誉为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首席作家。创作多年,他揽获了美国文坛不少文学奖项。而这本书一经出版便掀起轩然大波,时至今日仍占据畅销书排行榜榜首的位置。甚至有评论称,这本书开创了美国青春文学的先河。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01与君相识,犹如故人归故事的开始总是这样,恰逢其会,猝不及防,就像海蓁和沃特斯。海蓁是一名癌症患者,被确诊为甲状腺癌的时候,她才十三岁。病情确诊的第四年,也就是十七岁那年,海蓁的妈妈认为她得了抑郁症。因为她很少出门,大量时间都是宅在家里,也不怎么吃饭,而且还用大部分时间来思考死亡。母亲觉得女儿需要接受治疗,于是便带海蓁去看医生,随后又让她去参加互助小组。这个互助小组是由各种癌症患者组成的一个小团体。在小组里,他们每周组织一次活动,以此互相鼓励和祈祷,并祝愿每个人都能最终战胜病魔,得以康复。其中,艾萨克是唯一一个和海蓁交流的人。艾萨克比海蓁大一岁,他患的是眼癌,很小的时候他就被摘除了一只眼睛。受病情影响,再过几个礼拜,艾萨克就又要接受手术了,继续摘除另外一只眼睛。手术过后,他会失明。在一次小组活动中,艾萨克介绍海蓁认识了他的朋友沃特斯。沃特斯和艾萨克同龄,十七岁。他得的是骨肉瘤,一年半之前截掉了右腿,现在右腿上戴的是义肢。活动的过程中,沃特斯一直盯着海蓁看。海蓁也回敬他,两个人互相较着劲。在问及所害怕的事情时,沃特斯说他害怕被人遗忘。海蓁发表了这样的言论,她说:“总有一天,我们所有人都会死。整个人类,不会有一个人留下来。这是法避免的,而我们也注定会被遗忘的。”虽然海蓁平时不喜欢参加互助小组的。因为她觉得小组烂透了,话题永远围绕着癌症和死亡等一些乏善可陈的事情。气氛压抑,让人深感窒息。但是,当艾萨克带着沃特斯出现,并介绍他们相互认识的时候,海蓁第一次觉得小组活动还不错。小组活动结束之后,沃特斯就他们刚才讨论的一些话题,和海蓁聊了起来。沃特斯把海蓁比喻成电影里的女主角,以此展开对话,聊到最后,他邀请海蓁去家里看这部电影。海蓁随他去了。尽管只是第一次见面,但或许是沃特斯迷人的外表,也或者是海蓁太久没和人社交,又难得遇到一个可以聊得来的人。去沃特斯家的途中,他们聊起海蓁的病情。原来在海蓁十三岁时就被确诊为甲状腺癌晚期。从十四岁开始,她的肺部开始积水,命在旦夕。医生给她用了一种临床实验药,效果显著。海蓁的肿瘤开始缩小,病情也逐步稳定下来。从那之后,海蓁便每天都要靠这个药和氧气瓶度日。从被诊断之后,她也已经退学三年多了。不过那时候,她已经拿到了高中毕业证书。现在,她也在家里一点点学习大学的课程。在沃特斯家里,他们看完电影,又聊了其他一些别的话题。沃特斯说起他先前在学校的时候,很喜欢打篮球,后来截肢之后,就再没碰过篮球。他们各自交换自己喜欢的书籍。海蓁和沃特斯分享了她最喜欢的一本书——《无比美妙的痛苦》。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名叫安娜的女孩和她妈妈的故事。书中,安娜也是一名癌症患者。安娜患的是白血病,她的病情日渐严重。而她的母亲却有了新恋情,爱上了一个做郁金香生意的荷兰人。安娜管他叫荷兰老爹。故事在中途戛然而止,没有交代安娜的结局,也没有说明安娜妈妈和荷兰老爹的后续。沃特斯看完整本书之后,和海蓁有着同样的感触和愤懑。他们都想知道书中的人物后来的命运是如何发展的。共同的兴趣爱好,一瞬间便拉近了他们的距离。一本书的分享与讨论,便让他们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02阿姆斯特丹之行,喜忧参半为了探索书中故事的发展情节,海蓁给这本书作者范豪腾写了很多信,但都石沉大海,没得到回复。范豪腾的作品也仅此一部,再无其他出版的书籍。《无比美妙的痛苦》上市之后,他就封笔隐退了,现在远居在阿姆斯特丹。受海蓁的感染,以及故事的影响,沃特斯也给范豪腾写了信。他的信竟然很快就收到了回信。读完回信,海蓁又写了一封信寄过去。但这一次,范豪腾在信中表明自己不会透露任何和书中内容有关的情节,因为他不信任素未谋面的陌生读者。可如果海蓁当面和他讨论,他非常欢迎。海蓁很想去,可家里负担不起国际旅行的费用。从她所在的地方去阿姆斯特丹,中间来回要花掉一大笔费用。家里为了给她治病,这些年几乎已经花掉了所有的积蓄。沃特斯知道后,决定求助于当地的慈善机构,这个机构专门致力于帮助身患重病的孩子满足心愿。慈善机构愿意帮助他们,但临行之前,海蓁突发意外住进了医院。由于供氧不足,她脑袋突然疼痛剧烈。原来,她的肺部又积水了。海蓁在医院的重症病房呆了六天。因为这次意外,医生建议海蓁暂时不要出远门,她的身体经不起长途奔波。海蓁很失落,她觉得自己的身体可以应付得来这次远行,况且机会难得,她不想留有遗憾。只是,经过医生的劝诫,父母都不同意她去。就在海蓁决定忍痛放弃这一计划之时,她收到范豪腾助理的信。信上,他助理说非常欢迎海蓁去阿姆斯特丹,并且范豪腾会回答她所有的问题。医生觉得这是海蓁自己的人生,应该由她自己决定怎么度过,所以在前天晚上给她母亲打过电话,允许她出行。去阿姆斯特丹之前,海蓁去了互助小组。这是认识沃特斯之后,她第一次回去那里。小组里情况有所变化,有一个患者去世了,也有新的患者加进来。有的人病情恶化复发,也有的人情况有所好转。出发那天,海蓁和母亲一大早就去了沃特斯家。在他家门口,海蓁听到沃特斯父母不允许他出门的反对声。海蓁以为是她和母亲到访得太早了。很快的,沃特斯拎着行李出现在海蓁面前。他们三人同行,海蓁和沃特斯是主角,海蓁的妈妈跟随是为了照顾女儿。飞行很顺利,海蓁和沃特斯在飞机上一起看了一部电影。一觉醒来之后,他们已经到达阿姆斯特丹了。下了飞机,海蓁和沃特斯被带到范豪腾为他们提前预订好的酒店。稍作调整过后,海蓁便和沃特斯出门约会去了。他们一起吃饭,欣赏阿姆斯特丹的风景,还喝了酒。特意打扮一番的两个人,沃特斯帅气无比,他穿了一身笔挺的西服,海蓁也让人眼前一亮。他们又聊到各自的现状。沃特斯自嘲自己能保住一条腿已经是莫大的幸运。右腿被锯掉后不久,他就和父亲在家附近买好了墓地,甚至把自己的葬礼都计划好了。海蓁又想起他在小组活动中说过的话,沃特斯害怕被人遗忘。对此,沃特斯向海蓁解释道,他害怕遗忘,是因为他害怕献出了生命却什么也换不来。他害怕自己不管活着还是死去,都是毫无意义的。03事与愿违,现实比想象残酷对于明天就要见到作者,了解到书中故事未完待续的部分这件事,沃特斯和海蓁一样激动又兴奋。动身前,他们已经自己设想过故事的结局。他们都一致以为,安娜最后病死了。至于安娜的妈妈,她肯定是和荷兰老爹去了荷兰,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些美好的想象,都比不上亲自来到作者面前,亲口听他交代,证实他们的想法。海蓁如此执着于这些答案,是因为她从安娜身上看到了自己。她希望自己能像安娜那样不必太在乎生死,只专注于活好当下的每一天。然而,想象虽然很丰满的,但现实却是残酷又赤裸裸的。现实中,海蓁和沃特斯所看到的范豪腾,和他们想象中的千差万别。无论是他的外貌,还是他对他们的态度,都和他们先前设想的相去甚远。更让他们失望的是,范豪腾不想回答他们任何有关书中人物的问题。海蓁和沃特斯到访时,范豪腾对他们的到来表现出极大程度的不欢迎与厌恶。还让助理劝他们迅速离开,说他之前的邀请都只是开玩笑说说而已。这出尔反尔的翻脸速度,让海蓁和沃特斯都猝不及防。他们还在范豪腾的客厅里发现了不久前他们寄过来的信。这些信被范豪腾当做垃圾堆在一边,根本没打开过。原来,回信邀请他们来阿姆斯特丹,帮他们预订酒店,这些都是范豪腾助理背着他做的。范豪腾本人并不知情。助理这么做,是觉得范豪腾出版了这本书这么多年,依然有读者如此喜欢并给他写信,这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特别是当助理了解到写信的这两个人身上的故事之后,她便自作主张把他们邀请来了,也是希望他们的到来可以对范豪腾有所改变。自从这本书出版过后,范豪腾便再没写过其他作品。他也和以前大不相同,精神状态日渐萎靡颓废。他现在基本上每天都要靠酒精才能度日,偶尔还忘性大,记不住事情。尽管作者本人态度不友善,但海蓁还是当面问了他关于故事的后续。这是她千里迢迢来这里的目的。范豪腾告诉海蓁,故事是虚构的,人物也是虚构的,安娜和她妈妈,以及荷兰老爹,他们都没有后来,情节发展到那里就已经结束了。海蓁不依不饶,她无法接受这个解释。可范豪腾却用很残忍的语气告诉她,只有小孩子才相信小说结尾之后还有故事,大人是不相信这些的。他毫不客气地要将海蓁和沃特斯赶出家门。海蓁备受打击,她用一种前所未有的言语谴责了范豪腾,指责他对作品的不尊重,以及对读者的不负责。沃特斯安慰海蓁,虽然事与愿违,但他们都是很棒的。明知这可能只是奢望与幻想,他们还是大老远赴约,这种英勇无畏就是最值得骄傲的地方。虽然结果不尽人意,但这个过程,他们还是感激的。第二天,他们把这场经历当成笑话讲给了海蓁的母亲听,把它抛诸脑后。04祸不单行,生死就在一瞬间准备从阿姆斯特丹回美国的前天晚上,沃特斯跟海蓁说了一件事。其实,在上次海蓁住院之前,沃特斯去做了一次身体检查,因为他开始感觉到右腿关节有些疼痛。检查的结果显示,沃特斯的病情随时有复发的可能。更早的时候,就在他们出发那天,沃特斯的腿疾就已经隐隐作痛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