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最后的读书会》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

2020-07-08    30'26''

主播: 知足常乐😽😆🎥

160 1

介绍:
毛姆说:“读书,就是给自己构建一座随身携带的小型避难所。”对于普通大众而言,有人在读书中解答了困惑,收获了生活的勇气;有人在读书中找到方向,变成了更好的自己。而对于威尔·施瓦尔贝来说,读书这件事,在他和母亲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生命最后的读书会》一书讲述了作者威尔·施瓦尔贝在母亲患癌后,一直不知道如何与母亲沟通和相处,直到他们开始共读一本书。母子二人创立了一个小型的读书会,两年时间共读了几十本书。在母亲生命的最后时光,他们没有以泪洗面,而是通过阅读坦然面对死亡,深度了解彼此的同时也治愈了自己。威尔·施瓦尔贝是世界知名出版公司的高级副总裁和总编辑,也曾是《纽约时报》资深记者,在得知母亲患癌时他正处于事业巅峰期,但也疲惫不堪。后来,在母亲的鼓励下,他辞职创办了喜欢的烹饪网站。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这个小型读书会。01无法预知的未来,尽力而为就好所有人都无法预料下一秒将发生任何事,无一例外。2007年初,威尔母亲和父亲去佛罗里达州的维罗海滩度假回来后生病了,起初全家人并没有太在意,也没觉得这次旅行和以往有什么不同。因为母亲向来精力充沛,年轻时就是一个忙碌的职业女性,曾经担任过哈佛大学的入学主任,做过高校的校长,而且热心公益,担任流浪**儿童委员会理事长、国际救援委员会联络董事会成员等等。当人们觉得阿富汗是个危险的地方时,她却多次往返阿富汗了解当地收容所情况,返回美国后,呼吁政府建立法规来帮助阿富汗难民等等,因为公益事业,她几乎走遍了东南亚以及西非大多数国家。因此,家人以为这次旅行回来状态不佳,就如每次她从一个战火纷飞的国家回来后出现咳嗽、乏力、头痛等情况并无两样,过段时间这些症状就会消失。然而,一直到2007年夏天,母亲依然是一副病怏怏的样子,胃口变差,面色蜡黄,医生告知她得了肝炎。10月份,当威尔在法兰克福参加书展时,母亲从电话中告诉他自己确诊得了癌症,产生肝炎的那些症状是因为她的胆管长了肿瘤。即使如此,母亲还是安慰威尔不用担心,也不用提前回国,还把话题转到了威尔的工作上。不久前,威尔曾对母亲说厌倦了自己的工作,抱怨有太多的会议要开,太多的邮件和文件要处理。母亲劝他辞职,说道:“如果你获得幸运之神的青睐,有辞职的本钱,就要把握住机会,大多数人都没有这么幸运。”这是母亲一贯的主张,并且鼓励威尔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就够了。当天晚上,威尔结束工作回到酒店后,心乱如麻,他放任自己喝多了醉得厉害,他的内心感到迷茫,失去了方向。那一刻,他明白自己的生活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永远无法回到以前的样子。这个消息对威尔来说犹如晴天霹雳,让他措手不及,之后,他鼓足勇气跟家人打电话,谈论母亲的病情,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上网浏览相关信息上,想要了解这种癌症的可怕之处。好不容易结束了书展的工作,威尔迫不及待地回国。在回国途中他开始看一部非常大气的小说《荒野侦探》,小说作者波拉尼奥因肝脏疾病去世,享年50岁。这本书是他从书展上带回来的,他想赶在送母亲之前看完。而此时,母亲刚看完托马斯的《沉沦之人》,这同是一部气势恢宏的小说。当威尔和母亲交换两本书的读书笔记后,发现两本书在实质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广阔的视角,大胆的创作手法,情节引人入胜,语言精彩绝伦。看完各自的书后,他们就换书看。这两本书成了威尔心中永久的回忆,因为这是母亲生病后和他第一次一起看的书。这两本书告诉他们一个道理:不必退缩和感到孤立无助,即便母亲和威尔的人生道路不同,他们仍然可以彼此分享阅读体会。此外,阅读带来的让人安心的力量是他们亟须的,特别是在母亲生病后出现了恐慌和巨变的情况下。02一个只有两个人的读书会2007年的秋天起,威尔开始陪着母亲定期去医院就诊。他和母亲之间最常见的话题是询问对方近期在看什么书,如今互相询问阅读书目的人不多了,人们通常问的更多的是看了什么电影或是准备去哪里度假。但从威尔记事以来,这是他和母亲之间谈及最多的话题。11月的某一天,在母亲抽完血等着做化疗的间隙,威尔问母亲在看什么书,母亲回答正在看《终得安全》,她觉得这是一本很特别的书。虽然,这本书是威尔感兴趣的书籍之一,且一直被他随身携带,跟着他到处旅行,但一次次被他放回床头,由于职业的原因,他一直装作自己读过了,而且在很多社交场合宣称这是他最喜欢的书。对没有读过的书大加赞赏是他的工作内容之一,威尔觉得这是个无伤大雅的小谎,但面对母亲,他承认自己没有看过这本书。回去后的那个周末,威尔开始阅读《终得安全》这本书,看了二十多页后,他就被这本书深深吸引了,以至于达到一种“正在看书,勿扰”的状态,整个人沉浸其中欲罢不能。这本书讲述了两对夫妻之间坚定不移的友情,故事的女主人公之一也患了癌症,当她离世后,丈夫一人孤苦伶仃。当威尔询问母亲男主人公能否坚持下去时,母亲说自己确信他可以挺过去,总有一天像以前一样生活。虽然,威尔知道他们谈论的是小说里的人物,但母亲的这番话可能也是她想对威尔的父亲说的。在这个特殊的阶段,书籍成了威尔和母亲之间探索彼此想法的媒介,让他们可以自然地探讨一些关心但又不好开口的话题,也让他们在焦躁和紧张时不至于太尴尬。母亲确诊后,威尔和母亲聊的书越来越多,但从《终得安全》开始,他们的谈话不再像平时那样闲聊,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创立了一个仅有两名成员组成的特别的读书会。读书会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更确切地说,是他们的生活变成了一个读书会。他们不仅去谈论读书会本身,而且更多地谈论书,谈论人生。在他们看完《终得安全》后,他们又看了很多不同类型的书,书的类型非常多,几乎是碰到什么看什么,母亲素来节俭,只要塞给她一本书,她必定会看完。母亲阅读速度很快,而且有个习惯,喜欢先看一本书的结尾,因为她无法忍受通过一步步的阅读才发现事情发展的方向。在与母亲共读的过程中,威尔从母亲身上学到了一个道理:读书跟生活并不矛盾,阅读真正的敌人是死亡。因为,母亲身体状况已经大不如从前,但她对书的热情丝毫不减,对母亲而言,只要能不间断地看书,就说明状态还不错。03面对疾病,最好的态度是坦然威尔母亲患的是胰腺癌,医生对这个病给出的结论是能够治疗,但无法治愈。母亲对待病情的态度很坦然,她希望每个人不要过早地为她挂挽联吊唁,而且,她下定决心要与癌症斗争到底。母亲患癌的消息不胫而走后,家里开始陆续收到各种食物,以及很多问候电话。随着母亲病情的加重,威尔的妹妹对搬家的事情变得犹豫起来,新工作让她有机会去影响相关政策,去挽救全世界无数儿童的生命,因此,她需要搬到日内瓦去。不过,妹妹又希望能留在母亲身边,陪母亲做化疗,让母亲有更多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但母亲不同意妹妹的决定,虽然在很多事情上她依赖妹妹,但她表示自己坚决会和病魔做斗争,妹妹什么时候回来都可以,自己也会去日内瓦看望她们。由于母亲态度坚决,最后,妹妹只能尊重母亲的意愿,搬到了日内瓦。这段时间里,母亲的病情依然没有好转,但她和威尔的读书计划一直在进行着。母亲经常会把自己看过的书给威尔,其中《疾病的礼仪》是母亲希望他去看的一本书。这本书在威尔的床头放了好几天,一开始他觉得没有必要看,自己可以凭着常识去断定。在一个失眠的晚上,威尔伸手准备关灯时,碰掉了《疾病的礼仪》,捡起来打算随便看看,结果却沉浸其中,直到三小时后才抬起头来,天已微亮。这本书让他意识到疾病也是有礼仪的,特别是母亲生病后,为了能与母亲更好地沟通,他觉得学习疾病的礼仪势在必行。他把书里的一个问题和两件事记在了一张小卡片上,卡片上写着:1你想说一下你的感觉吗?2不要问你能做什么,直接给出一些建议,如果不冒犯的话就直接去做。3不要喋喋不休得说个不停,有时只需要陪伴。接着,他把小卡片放进钱包里,用来时刻提醒自己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第二天早上,他就给母亲打了电话,询问母亲是否想说下自己的感觉,母亲正好想谈,告诉他感觉好多了,胃口也好了一些。不过,定期的化疗还是带来了令人难以忍受的副作用,母亲有时候会因为口腔的疼痛,无法吃东西和喝水,有时甚至连讲话都成了难题。除此以外,腹泻、便秘和无边无际的疲惫也伴随而来。但即便如此,母亲对朋友和家人的电话、信件都尽量回复,几乎每天都会与威尔兄妹三人谈论彼此的近况,谈论筹划阿富汗图书馆的进展等。每年的感恩节对母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节日,往年他们都会邀请那些相识不能回家过节的人到家里大肆庆祝一番。但这次母亲张罗感恩节的庆祝活动有些困难,因此,朋友邀请威尔及父母去自己家吃感恩节大餐。当天上午,威尔接到母亲的电话,母亲表示自己感觉不大秒,但坚持让父亲和他去参加朋友家的庆祝活动。后来,母亲参加了和父亲的结婚周年纪念日,威尔爱人的五十岁生日宴会她也高兴地到场,不过,因为状态不佳提前离开了。一家人都无法确定母亲还剩多少时间,三个月,半年,还是会有奇迹出现,两年甚至更久。一次,威尔和哥哥陪同母亲去医院等待化疗后的首次扫描结果。在这段等待的过程中,威尔注意到母亲比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显得苍老、虚弱,她的病情越发恶化了,在灯光的照耀下,母亲满是皱纹的脸和长满了斑点的双手显得更醒目,当威尔的视线向下看时,发现母亲的脚踝也肿了。母亲给了威尔一张复印纸,上面写的都是她想问医生的问题,比如手麻的问题、胃的毛病,她能否实行去日内瓦旅行的计划以及自己还能活多长时间等等。庆幸的是医生给他们带来了好消息,扫描结果显示一部分肿瘤已经明显缩小了,也没有发现癌细胞再扩散,这说明化疗起了作用。这个消息意味着母亲和他们又有了更多互相陪伴的时间,母亲也不用着急明了自己还剩多少日子,可以接着制定音乐会、会客、看电影以及旅行的计划。04在生命的终点,也要热爱生活,心系公益在母亲生命的最后几年,阿富汗图书馆是她最关心的事情之一。因此,她每天打很多电话,参加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