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很多学者在说到中国现在文学史上的作家,都喜欢把张爱玲和鲁迅放在一起谈。比如,美国华人学者夏志清,一开始对张爱玲的评价就比鲁迅高得多。 一直以来,张爱玲是天才作家的说法,也得到了公众的普遍认可。只是后来,天才夭折。评论家们说:“她这个人沉迷于一己的心理创伤太深了”。 其实,张爱玲把她的创伤,都尽数写进了《小团圆》这本书中。在她辞世十四年后,遗作也可以说是巅峰之作的《小团圆》成为热点。这主要是因为,书中的人物和情节,几乎事事物物都可以与张爱玲的真实生活相对照。 换句话说,《小团圆》带有浓重的自传色彩,里面有张爱玲的不少秘密,连她自己生前也犹豫过是否要销毁这本书。因此,这本暴露张爱玲冷冽和残酷的书,带给读者阴冷且沉郁的感受。 在小说中,女主角盛九莉就是张爱玲自己,而邵之雍则是以胡兰成为原型,通过九莉和邵之雍,再现了张爱玲和胡兰成的情感纠葛。九莉就如张爱玲一样,远赴千里去找过她心心念念的他,结局却留在了这几句话中: “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 那么,张爱玲在亲情和爱情上,到底经历了哪些创伤呢?她最终被治愈了吗?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这本书。 01 背负原生家庭的伤害,她没有放弃继续爱 盛九莉生活在一个没有****中,她的母亲蕊秋从没有给过她任何温暖。 她母亲深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受不了他父亲身上那种典型的纨绔子弟气息。所以,两人早早离婚。离婚后的蕊秋,一次次奔赴自己的生活,即便抛下九莉也在所不惜。 九莉在家里,从不称呼她的父母为爸妈,而是叫他们二叔二婶。对九莉来说,二叔二婶只是给了她生命,但是没有爱,没有责任,没有怜爱。 因此,在学生时代,她最害怕放假,她想要逃离那个“家”。她努力学习,想获得生活主动权,似乎这样,就可以不用再事事去麻烦二叔二婶了。 但蕊秋有意送九莉去欧洲留学,她这样做,并不是疼爱九莉。她只是觉得,九莉应该去走自己走过的路。 没想到,上海沦陷,爆发的战事让九莉原本的欧洲留学梦,瞬间成为泡影。她只能在香港的一所大学里寄读。临近考试,她十分紧张。 一旦考试成绩不理想,奖学金的事也就没着落了。她是一个穷学生,她需要钱,但又不想问蕊秋拿钱。 其实,九莉在香港寄读期间,蕊秋很少去看她。以至于有一次,当九莉被通知有人找时,她猜不到是谁。她深知,蕊秋一直把她当累赘。 两人见面,没有母女见面时该有的狂喜,疏离替代了亲密。九莉没有问蕊秋为什么去找她,她知道,这是多余的话。毕竟蕊秋不会专程是看她,她最多是路过香港,顺便见一面。 没想到,蕊秋在香港停留的日子里,发生了一件事,让九莉对这段母女关系,感到彻底绝望。 大考结束后,九莉得到了老师给她的八百元奖学金。收到那天,她正要去和蕊秋见面。鬼使神差地,九莉觉得自己得到奖学金,是学校对她的认可,也是自己为数不多的高光时刻,她想要把这件事告诉蕊秋。 所以,她把奖学金带去了蕊秋所在的酒店。蕊秋看到奖学金,没有为九莉感到开心,反而命令她把钱还给老师。九莉不擅长和蕊秋正面冲突,回学校前,把奖学金留在了酒店的桌子上。 没想到,还钱的事情没了下文,蕊秋在之后的一次赌博中,把全部的钱都输光了。对于九莉来说,这笔钱不是小数目,是她后期的生活保障。 她自然无法原谅母亲,两人关系雪上加霜。两人从香港分别后,也总是保持着一种较远的距离。 以至于,在九莉长大以后,母亲留给她的记忆,已经不多了,而且记忆中,也没有片刻的温馨。九莉只记得,自己和蕊秋的唯一一次肢体接触,是有一次过马路,她十分紧张。在做了很久的思想斗争后,她鼓足勇气去抓母亲的手。 母亲的手指很瘦,像一把竹管横七竖八夹在自己的手上,她甚至觉得有些恶心。而母亲,对她的下意识举动,则表现出嫌弃。 九莉也曾努力靠近过蕊秋。她在一次母亲节,路过花店,正好见到一朵芍药。她把花开得最好的一朵,包好送给母亲,想要讨她的欢心。没想到,母亲在打开时,却发现那朵花断了花蒂。 那一刻,虽然母亲没有说什么,但她却吓得魂飞魄散。记忆中的恐惧,深深占据了九莉的心。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蕊秋总是在离九莉很远的地方生活,她们联系得少。所以,当母亲再一次回到九莉身边,九莉觉得快不认识蕊秋了。也许是出于母亲的本能,蕊秋竟然开始维护九莉,就算九莉做了什么不合她意的事情,蕊秋也不会对她加以训斥。 也许,蕊秋在改变,但对于九莉来说,她无法做到感动。因为长时间来,她惦记得最多的,就是自己到底花费了母亲多少钱。她努力攒钱,想要有朝一日一分不少地还给母亲。 只是九莉没想到,她的还钱举动,被母亲误以为是断绝母女关系。在那一天,母亲没有控制住,当场大哭了起来。 然而,母亲的哭泣,没有带给九莉任何不适感。虽然九莉自己也承认,她当时极力搜寻一点心乱的感觉,但最终什么也没有。 母亲再一次选择了离开,直到母亲离世,写信想要见她一面,她也没有去。而母亲唯一留给她的一对耳环,她也从未戴过。一年后,她还在旧式首饰店卖了耳环。 就这样,九莉把失望积攒够了,她也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她了。如今的她,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学会了如何让自己过得好一点,但她依旧相信爱。 02 她想要永生永世,他只当她是过客 继上海沦陷之后,香港沦陷。学校在日军到达前,把在校学生的档案都销毁了,其中包括学生们的成绩单。 一直让九莉引以为傲的成绩单,如今只剩下一堆灰烬。九莉需要另寻出路,她无处可去,只得去投奔三姑楚娣。 实际上,在战乱之下,投奔谁无疑都是加重对方的负担。过早就要自己变得独立的九莉,也不愿意拖累三姑,她主动提出房子的一半租金由她来负。 好在九莉二十二岁时,她就已经能靠写稿生活了。她写了很多爱情故事,没有人知道,那些令人感同身受的爱情故事,却出自一个根本没有谈过恋爱的人之手。 恰好在那个时候,九莉遇到了生命中的邵之雍。 为**政府做事的之雍,在看了九莉发表的无数文章后,对她的文字大嘉赞赏。九莉渴望得到认可,对于懂自己文字的人,她都视为知音。而那时候的之雍,其实正在看守所里。 九莉知道这一切后,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之雍救出来。结果,她还没行动之前,一个日军顾问拿着手枪冲进看守所,之雍被放了出来。 之雍被放出来后,去看九莉。他天天往九莉家跑,一点也不觉得难为情。他邀请九莉去参加好友举办的酒会。那一晚,之雍骑着单车接九莉,他则给九莉叫了一部三轮车。 也许在那个时候,连九莉自己都不知道,她之后的失落和宽容,都尽数用在了之雍的身上。 酒会过后,两人越来越频繁地见面,但九莉从来不留人吃饭,因为留下之雍就意味着,要自己的三姑做菜。每次眼看快到吃饭时间,九莉都觉得十分为难,她不想赶走之雍,也不想三姑为难。 所以,九莉想要和之雍一起出门旅行,但她的这个提议,很快就被之雍拒绝了。之雍用很拙劣的借口,就把九莉打发了。 但是,这并不影响九莉迷恋之雍,她甚至把自己的初吻和第一次都给了他,并尽情享受着恋爱带给自己的快乐。 而在之雍走后,那些他抽过的留在烟灰盘中的烟蒂,九莉都会一一捡起来,收藏到一个信封里,然后像宝贝一样,珍藏进柜子中。作为交换,九莉也把自己仅有的两张照片,送给之雍。 即便那个时候,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在提醒九莉,之雍这个人不简单。他不仅早已结婚,有两任太太;大汉奸的身份,也可能会带给她灾难。 但对于九莉来说,没有目的的爱,才是真的爱。她也坚信,眼前的这个人,是爱自己的。 所以,朋友的劝解,她根本没放在心上。她没想过要明哲保身,她只想用真心去轰轰烈烈地爱一场。 而且,在两人交往的过程中,九莉也很少问起之雍家里的事,还是之雍主动说,两个人要永远在一起,他会和自己的太太离婚。九莉才意识到,自己爱上的是一个有妇之夫。 后来,之雍的特殊身份,总让他辗转各地,两人经常分别。很多时候,之雍前一秒还和九莉腻在一起,下一秒他就要急着赶赴另一个目的地。 有时候,他几个星期都不出现,当三姑提醒九莉那个人很久没出现时,九莉刚想着,不行也就算了时,之雍就出现了。 一次见面后,又是新的告别,之雍要去南京,他的太太在那里。两人继续以书信维持感情。在信中,九莉充满矛盾,一面说着很高兴之雍在自己的太太那里,可是马上她又问,两人的未来怎么办。 也是在同一封信里,九莉又说:“自己不妒忌过去的人,或者将要成为过去的。”她就在矛盾中,一次次地开解自己。 对于她的提问,之雍总是含糊其辞,顾左右而言其他,他只是偶尔安抚九莉。说如今很多人,都已经知道九莉是他的人了。这是一颗定心丸,果然九莉什么也不计较了。 之后,之雍带给了九莉一个好消息,他带了两份报纸,报纸上写到了他和两任太太的协议离婚启事。 但是,九莉明显感到,那一天的之雍很难受,为失去自己的太太。这个时候,再谈结婚的事,很不合时宜。再加上之雍也有意无意透露,如今的时局问题,婚期也就无限期后延了。 时局动荡,之雍和九莉继续聚少离多,书信依旧是两人的感情链接。只是,在交流中,之雍一次次提起新的人和事,而九莉的生活,彷佛一潭死水。她似乎把自己的一切热烈,都给了之雍。而她自己,什么也没留下。 九莉天真地以为,自己会是那个和之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人。但是她彻头彻尾地错了。即便她在这段感情里,低下尘埃里,也没有开出一朵花。 因为对于之雍来说,九莉就是他一段关系上的主角,却也不妨碍他继续开始一段又一段新的关系。 他们是不同的,因为一个人想要永生永世;而一个人,却只是想做短暂的停留。 03 现世安稳和岁月静好,只是不合格婚书上的愿望 果不其然,之雍在之后所有写给九莉的信上,都开始频繁提到一个叫小康的年轻女人。两人是在医院认识的,小康十六岁,是细心的看护,人好,赢得了众多人的喜欢,其中包括之雍在内。 之雍说他喜欢和小康在一起,觉得无比轻松。 九莉逐渐感觉到,之雍对女人太博爱,爱处处留情。不过九莉笃定,之雍不会和小康有进一步的发展,因为小康不过十多岁,之雍只是暂时贪恋她带给自己的轻松而已。 九莉也不避讳,会在信上问候小康境况。之雍顺势不断提起
上一期: 《怨女》
下一期: 《雾都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