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如父如子》

是枝裕和《如父如子》

2020-12-27    14'21''

主播: 知足常乐😽😆🎥

134 0

介绍:
如果突然某天,你发现自己养育了多年的孩子不是自己亲生的,你会怎么做呢?是继续把孩子养大,一如既往地疼爱他,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还是寻根问底,誓死都要找回自己的亲生孩子,毕竟血浓于水,血缘才是一脉相承的东西。在《如父如子》这本书里,男主角野野宫良多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良多是大型建筑公司的精英员工,事业有成。他和妻子绿结婚多年,夫妻感情和睦。两个人共同养育着一个乖巧懂事的儿子庆多。突然有天,夫妻俩被告知儿子庆多不是他们亲生的,因为小时候抱错了。这本书的作者是枝裕和,大家都不陌生。他是作家也是导演,笔下写过《步履不停》、《小偷家族》等多部畅销书,同时翻拍的与书本同名的电影,也广受好评。一场意外抱错,让两个家庭都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从。是血缘关系重要,还是父子亲情重要,良多也一时摇摆不定。兹心以为,血缘关系固然重要,但比起这个,如何当好一位父亲,让孩子在父爱中身心都健康成长,这才是为人父母应该关心和注重的。这世上多的是没有血缘,不是亲生却胜似亲生的父子关系。一定是特别的缘分,才能一路走来成为一家人。与其纠结血缘亲疏,不如珍惜日久生情的情谊。父母子女一场,亲情才是一生恒久的关于爱的羁绊。下面,兹心就带大家走进这本书,一起去体会父子之间的那份爱与影响。01不同的成长环境,造就不同的个性在书中,庆多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好孩子。他生长在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良多事业有成,能力卓越。母亲绿温和慈爱,是一位很称职的家庭主妇。但由于父亲比较严苛,庆多平时很少会真正表露出自己的个人情绪。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他收起了孩子的天性,从小就被逼着装大人。不管做什么,庆多的第一反应都是先想父亲会有什么反应。他的潜意识里总想要取悦父亲。但因为母亲绿是一个性格软弱的女人,在她长期的影响下,庆多胆怯和温吞的性格更显著。跟庆多同龄的琉晴,却有着与庆多截然相反的个性。琉晴父母开朗乐观,对他没有过多的要求,以至于他从小就很活泼。无论任何时候,都敢于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成长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知乎上有个回答说:“环境影响人的性格,而性格决定命运。”兹心深以为然,不禁想起了《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的作者塔拉。她出生在美国的一个山区家庭,在那里,人们不上学,生了病也不就医。环境的落后与闭塞,父亲的固执,让塔拉长到十七岁都不曾接受过教育。塔拉也曾想过,自己一辈子就该生在山区,长在山区,最后老死在山区,因为这里世世代代人都是这么生活着的。根深蒂固的环境影响,让塔拉险些就屈服于命运。即便后来她通过努力考上大学,逃出了山区,但她身上仍然遗留着山区带给她的种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由此可见,成长环境是一个人生长的先天条件,对人的身心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人在成长过程中,三观的形成和树立都受其影响。就像那句话说的: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我们也许无法选择出身,无法选择家庭,但是我们可以努力打拼,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下一代的成长环境。02父亲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身为父亲,良多不仅要求自己事事做到面面俱到,也同样要求儿子庆多要无所不能。他常常因为庆多的怯懦而懊恼不已,觉得儿子应该像自己这样,充满男子气概。平时总是按照自己的准则严格要求儿子,他常常对儿子说:“如今的时代,过分温柔是要吃亏的。”良多给足了儿子物质上的需求,却从没考虑过儿子的精神感受。而他之所以这么淡漠,源于小时候父亲也对他这样。良多的父亲是一个很倔强的人,沉默寡言。父爱的缺失,导致良多在面对儿子庆多时也常常感到束手无措。父亲桀骜的性格,也形成了良多争强好胜的处事方式。俗话说得好:“有其父必有其子。”身为家庭中顶梁柱一样的存在,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父亲的一言一行,都在无形中投射到了孩子身上。孩子也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活成了父亲的样子,或是无意,或是自觉。电视剧《都挺好》里,苏大强是一个软弱无能,遇事只会躲避和推卸责任的男人。尽管一家人都不怎么在意,但苏明哲和苏明成这两兄弟在长大后,他们身上都有父亲苏大强的影子。老大苏明哲只会空口说大话,像父亲一样遇事只会逃跑。苏明成则学到了父亲的另一面,如意算盘打得贼精,凡事只要对自己有利的一半,不担一点责任。英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斯宾塞曾经指出:“父亲是孩子通往外部世界的指路人。在孩子的教育中,无论是性格培养,还是情感教育,无论是智力训练,还是道德,品质的培养,父亲都起着巨大的影响,好的和不好的影响都同样巨大。”同时,父亲还是孩子们性格和脾气形成的参照物和标准。父亲对孩子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生理意义上,还有心理意义。因此兹心觉得,为了孩子的成长,父亲必须认真扮好自己的角色,给孩子树立一个好形象。毕竟,父亲不止是孩子心目中从小的榜样,也是支撑孩子今后人生的力量。03陪伴是另一种血缘亲情发现庆多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良多当即表现得非常愤怒。一开始他不知道怎么办,但冷静下来,又得知琉晴就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之后,他决定无论如何都要把庆多和琉晴换过来。因为在良多心里,血缘是比亲情更重要的东西。和良多正好相反,雄大作为同样抚养了琉晴六年的养父母,他却不因此非要把琉晴和庆多换回来不可。他和妻子还是一如既往地疼爱琉晴,把琉晴当成自己的孩子,无私奉献着他们的关心与呵护。这样小编想起了前段时间在网上刷屏的“错换人生案”:28岁的姚策被查出患有肝癌,母亲许敏割肝救子,却意外发现,自己养了二十年的儿子,竟然不是自己亲生的,而是当年同产房的另一名孕妇所生。但儿子手术之后,许敏还是一如既往地照顾儿子,并没有因此不管孩子的死活。听到过这样一句话:“血缘是不可磨灭的羁绊,但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兹心认为,不可否认,血缘是无可磨灭的亲子关系纽带。然而倘若缺少了感情的羁绊,再亲生的“父母”也只是空洞的词语。无论是亲情、友情、爱情,那些日夜相伴的时间,构成了千千万万个爱你的理由。血缘是亲,是永恒不变的,但后天的陪伴才是爱。在亲子关系里,陪伴与爱比其他任何形式上的东西都能更有效地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朝夕相处的亲情,亲密的父子情谊,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些才是为人父母应该为孩子争取和做到的。04故事的最后,良多没有坚持把亲生儿子琉晴和养子庆多调换回来。雄大也没有因为金钱同意良多的提议将孩子换回。两个家庭还是跟之前一样,有空就经常一起聚会,这样既可以让两个孩子都能见到自己的亲生父母,大人之间也可以交流培养感情。两家人一起玩闹的画面,像极了小说的书名“如父如子”描绘的那样,一时分不清谁是谁的儿子,谁是谁的父亲。彼时,只有日久生情的父亲和儿子,没有血缘之分的亲生或不亲生。贾平凹在《关于父子》中写道:“作为男人的一生,是儿子也是父亲。前半生,儿子是父亲的影子。后半生,父亲是儿子的影子。”所以,父亲和儿子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具有一定的传承性。父与子是一对相对的存在,只有成为了父亲的儿子,才能理解做父亲的心情。也只有以父亲的身份走进儿子的世界,才能成为真正的父亲。一日为父,终生为父。无论亲生与否,父亲都应该尽其所能保护自己的幼崽,关爱他,照顾他,疼惜他。像一棵大树一样,为孩子遮风挡雨。也像巨人一样,为孩子保驾护航。更要像麦田里的守望者一样,给予厚望,无声守望。原著:是枝裕和-《如父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