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今天我们继续阅读《秦始皇》。   在昨天的阅读中,我们读到了秦始皇所修建的郑国渠的过程,还有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的事情。那么,在此之后又会读到什么呢?   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阅读吧!    白刃战的引入   秦国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除了重用异国人才之外,还引进了他国的战术。   人们对秦国取得天下的原因有多种多样的看法。其中一种观点认为,秦国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为学会用廉价的铁大量地生产铁制品,推动铁制武器普及,让每个士兵都拥有了武器。   但这种说法尚未得到考古发掘的证实。因为已经出土的兵器中,大部分都是青铜兵器。   中原地处平原,其传统作战方式是驾车作战。由三只或四只马拉战车,贵族坐在战车中间,左右分别是驾车的人和弓箭手。这种田园牧歌式的战争,后来转变为了骑马作战。   骑马作战是赵武灵王采用的战术,这种战术很快便在战国各诸侯国中传播开来。 为了方便骑马,中原人的服装也在一点点地发生变化,开始穿着裤装和窄袖上衣。而南方由于河道纵横,无法骑马作战。   正所谓“南船北马”,南方坐船,北方骑马,地理条件决定了中国南北方的传统交通方式。河道多的地方才需要坐船,在这种地方无法使用骑马这种机动性较强的作战方式,只能以白刃战为主。   刚开始中原各国并不擅长白刃战,经常要依靠马来作战。从春秋末年开始,南方训练步兵作战,让步兵的实力变得尤为强悍。秦国也引入了这种战术。 秦国最擅长的就是择善而从,不问出处。不久之后,秦国人就变得非常善于白刃战。   白刃战需要穿着甲胄的步兵井然有序地战斗,自顾自地冲上去取敌军首级是行不通的。将军负责指挥步兵——击鼓进军,鸣金收兵,每个步兵都需要严守军令。   让人服从规则是秦国的看家本领。胆敢不服从或是做错了、没听到,都要接受惩罚。必须看信号行动,必须听从将军指挥,这样的军队,在白刃战中所向披靡。   而当时的中原各国还没有适应白刃战,他们擅长的依然是传统的车战,或是直接骑马作战。面对与秦国的白刃战时,各国毫无招架之力。   让秦国的军队变强的因素有很多,秦国军队是在秦国的经济力量、政治力量和国家性质的综合作用下,才变成了战国最强的虎狼之师。 而这也是秦国的拿来主义的作用的体现。善于学习,利字当先,有用的就要为我所用。    老谋深算的王翦   秦始皇继位后,将军王翦开始在政坛上活跃。燕国曾派刺客刺杀秦始皇,而王翦则是后来率兵攻打燕国的人。   王翦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大将。当时,秦国逐一消灭各国诸侯,下一个攻打的国家就是楚国。楚国地处东南,与其他中原的国家情况不同,而当时的楚国已经吞并了越国,变成了超级大国。   秦始皇询问了已经上了年纪的王翦,攻打楚国需要多少兵力,王翦回答说:“请让老臣带六十万兵将前去,定不辱使命。”不过,六十万人实在是个大数目。   一位叫李信的年轻将军听了说:“自己只要二十万士兵就够了,二十万士兵足以消灭楚国。”    秦始皇认为自己军队的战斗力非常强,对付楚国根本不需要六十万人,有二十万就足够了,便拨了二十万士兵给李信,与他一起去攻打楚国的,还有后来去修长城的蒙恬将军。   他们率领二十万士兵去攻打楚国,最初是每战必胜,殊不知楚国另有安排。   楚军接连溃败,秦军也逐渐放松了警惕。楚军看准时机,连续三天三夜不吃不喝、不眠不休,一路疾行,打了秦军一个措不及手,秦军顿时阵脚大乱,狼狈地逃走了。   秦始皇得知战斗失败后,亲自去向王翦道歉,请他出马。王翦再三推脱,秦始皇再三恳求,最后王翦以出兵六十万为条件,答应去攻打楚国。 秦始皇亲自送王翦至灞河附近,王翦在途中反复对秦始皇说,如果他打了胜仗,就请赐他良田、豪宅还有园林。   他说了太多遍,使得秦始皇不得不回应道:“将军且去吧,有我在,不必为钱财之事烦忧。”   “将军与宰相不同,立下汗马功劳也无法成为王侯。”王翦答道。   不止秦国,其他诸侯国也是这样。因为将军有兵权,所以不能再让他们有封地。将军都聚集在都城,需要作战的时候由君主派兵给他。拥有封地的人,一般是君主的宗亲,或是宰相这种文官。   因此,王翦的意思就是,既然他无论立下多少功劳也不能拥有封地,至少拜托秦始皇多给他一些田地、豪宅,还有让他欢度晚年的山水庭院。 虽然王翦还没有打赢楚国,但他想趁这个机会,先得到为子孙们准备的家产。秦始皇也懂他话里的意思,笑着让他放心。   王翦拜别秦始皇之后,在出函谷关之前,派使者去找了五次秦始皇,一再重复刚才的请求,让秦始皇保证兑现承诺。    有个部下听到了整个过程,担心王翦是不是求过头了。   “你想错了。秦王为人暴戾,疑心又重。我现在率领着六十万士兵,这相当于秦国举国的兵力,咸阳城里兵力空虚,万一我趁机造反,打进咸阳呢?所以,秦王恐怕对我不放心。” “我要想为后代子孙积累资产,稳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须让秦国变强,不然秦王就无法兑现给我的承诺。只有这样才能让秦王放心啊!”王翦解释道。   也就是说,王翦要良田、豪宅和山水庭院,并不是因为想要这些东西,他是为了告诉秦始皇,自己只想让子孙过得幸福,绝对没有异心,也没有造反的念头。由此可见王翦的老谋深算,完全摸透了秦始皇的性子。   后来王翦大败楚军,杀掉了楚军将领项燕。这人是项羽的同族。最终秦军消灭了楚国,俘虏了楚王,吞并了整个楚地,还借机降服了南边百越之地的诸王。   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王翦灭楚。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王翦灭齐,彻底平定天下。   在统一天下的军事方面,王翦是最大的功臣。秦始皇在世时,虽然王翦的儿子王贲已经亡故,但王翦父子也算得以善终,作为秦国的将军,如此善终的屈指可数。    收缴天下兵器   统一天下之后,秦始皇曾下令收缴天下兵器。   当时的兵器大多由青铜制成。秦始皇命人将收缴上来的兵器制成了一口大钟,以及名为“虞”的钟架。之后,又造了十二个铜人。   铜像体积庞大,每一个有一千石。   一千石约是现在的三十吨那么重。不过十二铜人如今已不知去向,也无从得知这些铜像是什么样子。有一种说法认为,铜像雕刻的是向秦国投降的异族人,或许是摆出下跪的姿势的匈奴人或者百越王。   还有人认为,十二铜人是仙人的模样。不过这些也都是猜测而已。秦始皇就这样收缴了天下的兵器,前六国的人也就没有武力反抗了。   秦国虽然没收异国兵器并将其销毁,但本国的兵器还好好地保留着。 在兵马俑坑的发掘过程中就出土了多达上万件的青铜兵器,其中有很多青铜箭镞和剑矛戈保存完好,有的还依旧锋利,通过这些兵器足以窥见秦国当时的兵力强盛。   结语 今天我们读到了秦国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引入白刃战的战术,还有秦国大将王翦的老谋深算,以及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将六国兵器收缴到咸阳熔铸成十二铜人。那么,在此之后我们会读到什么呢?让我们期待明天的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