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需要,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被需要,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2021-11-19    10'49''

主播: 知足常乐😽😆🎥

46 0

介绍:
“被需要”,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原创 · 北京知行合一阳明教育研究院 今天 收录于话题#成长故事79个内容 “被需要”,是一种幸福的感觉音频:00:00/08:51 01 马晓丹意识到自己的智慧有所增加,是在解决了一个困扰家族很久的难题之后,并且就是由于这个难题的解决,帮她打开了多年的心结。 晓丹来自南方偏远地区的小镇。弟弟早早结婚生下孩子便去往国外工作了,因为疫情的原因,滞留在外,留下年轻的妻子带着婴儿生活。 无奈,只能由妈妈来负担抚养孩子的重担。在外地打工的妈妈用微薄的工资租了一个房子,照顾儿媳和孙子。 这于妈妈来言,是常态,她曾是这样抚养自己的三个孩子长大成人的。  于是,这么多年以来,晓丹的妈妈抱怨诸多,怨自己的丈夫从不分担家庭的重担,怨自己的孩子不懂事,从不理解她。这样的怨气在儿媳提出要出去工作之时冲上顶峰,这意味着妈妈要辞工回家带娃,这是她不愿意的。 以前,晓丹也觉得这是个无解的题:爸爸不承担家庭责任,妈妈只能包揽一切,丈夫的长期缺位,怎能让妻子不抱怨呢? 显然这上一代的问题,也延续到了下一代,父亲在婚姻家庭中的长期缺位,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儿子,这就意味着儿子在婚姻中的模式与父亲大体相同。 这样的家庭氛围怎能不滋生抱怨呢?晓丹很是烦恼,但又无力解决。 02 直到有一天,学习中华文化已有一年多的晓丹,突然意识到,难解难分的家庭事务,自己看到的是表象,并没有由表入里,洞察事物的本质,所以迟迟没法改善家庭的氛围。 晓丹发现,自己家的情况并没有那么复杂。爸爸的长期缺位,不是他不干,而是不被需要。 爸爸从小就是家里的宠儿,奶奶大包大揽,把本该爸爸承担的事情一并承担了,随后爸爸结婚,妻子接过接力棒。所以,从小到大,爸爸都没有独自担当过,结婚以后,他认为把挣了的钱往家里拿一部分就已经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洞察到这个本质,晓丹决定改变这个局面。她提出让在老家调养身体的爸爸来带娃,意料之内,这个提议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对,第一个就是妈妈:“你爸爸自己都管不好,小时候连你们都不曾抱一下,怎能独自带娃?把孩子交给他带,我不放心!” 一个“不放心”,把他人担当的路给否了,好像给人下了定义:“你不会。”久而久之,就真的就不会了。 显然,这些妈妈是不知道的。但是,晓丹知道的是,这件事是可行的,但是需要爸爸自己提出来。 晓丹把家里缘何这么多年来充斥着抱怨的原因告诉爸爸,并且给爸爸建议,如若他能主动把带娃的事担当起来,家里的氛围就会得到改变。  在晓丹的支持下,爸爸给妈妈和儿媳打去电话,提出自己来带娃,并且愿意先去妈妈那学习一段时间,有带的不好的地方请妈妈指导。 第二天,爸爸就买票出发了。刚开始尝试带娃的时候确实有很多不会的地方,一旁的妈妈到处挑毛病,还给晓丹打电话抱怨。 晓丹尽力地安抚妈妈,挂断电话后,还给妈妈发去了短信:“妈妈,从现在开始,您要相信爸爸,他是能把孩子带好的。之前为什么不相信他,是因为没有给过他机会,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您都承担了,您总是觉得他不会,于是他也就顺势摊摊手,不参与了。其实不是他不参与,而是他不被需要。所以,这次把这个重担交给爸爸,您认为他做的不对的事情,您就教他,时间久了,他就会了。” 妈妈听了女儿的一番话,没有说话,算是默许了。 03 半年以后,令人想不到的是,爸爸带娃带得可好了,仔仔细细地照看着,无论晚上起夜几次,都毫无怨言。不管多苦多累,他去哪都带着孩子,说:“宝宝需要我,看不见会哭的。”因此,孩子对他的依恋也越来越深。 妈妈看到这样的情景简直难以置信,她从起初的不相信转变为对爸爸的赞赏,家庭的氛围一下子就扭转过来了。也是因为爸爸这次的承担,妈妈在家族群里再也没有抱怨过了,可以安心上班了。 而爸爸因为带娃,也比以前更开心了。  他不再孤独与落寞,孩子的需要让他甘之如饴地去付出,得到的回报是孩子对他越来越深的信任乃至依恋,让他找到了精神寄托,给他带来了心灵上的满足与慰藉,让他感受到了莫大的宽慰与幸福。这是晓丹以前在爸爸身上不曾看到的。 这个观察撞击到了晓丹的心灵,她发现:原来,此前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不是父母不爱你,而是你没有给他们爱你的机会。 小时候,父母为了生计奔波,远在外地打工,表达爱的方式除了拼命地工作挣钱养家,没有其他。长此以往,你就开始对父母有了抱怨,这份抱怨让你和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鲜少亲近,随着年龄的增加,本事的增大,我们好像也不再需要父母了。 殊不知,在这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不是父母不爱你,而是你不再需要他们,所以感受不到父母对你的爱。 晓丹意识到这一点,心中升起了深深的惭愧。对于不善言辞的父母而言,即使怀着满腔的爱想要给儿女,却发现长得比他们还高的孩子,早已走得远远的了,只留下羸弱的父母垂着手耷着头站在风中自责…… 特蕾莎修女曾说:孤独和不被需要的感觉是最悲惨的贫困。 一个不被需要的人内心是孤独的、贫瘠的。 因为不被需要,所以没法与身边的人建立心与心的链接,因而也就没法在生活中建立正向的、流动的、相互信任的能量场,从中获得丰沛的热情与心灵的滋养,成就幸福圆满的人生。  因而,每个人都有被需要的心理,每个人都希望被需要而实现自己的价值,每个人都希望被需要从而获得人生中的一份成就感。 “被需要”,是一种价值体现,是一种动力,更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你的家庭之中,是否也有这样一份相互“被需要”的温暖呢?  文章来源“北京知行合一阳明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