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wk43《玛丽.德.美第奇抵达马赛》彼得 保罗 鲁本斯
想写鲁本斯,倒不是因为他的作品如何打动我,而是实在想知道,一个’志满意得’的人,如何也能成为大家!难道大师的名份不是要又’煎’又’熬’地,还要加上隔世多年,才偶然粹取而得吗?我的执念是,对现实,要么有份恨,要么有份疏离,游刃有余其中的,大抵是不该卓越绝世的。而鲁本斯,生时得势,又颇富贵,死后,还被认为算得是大家,这让我好奇。
这周就挑《玛丽.德.美第奇抵达马赛》来看,鲁本斯风格在这张里表现地明显典型。他的画被称带有’肉肉感’, 这勿需多言,一望便知,再者,鲁本斯强调整体感和仪式感,归纳一下,再借用几个定语,就是他的风格公式 : ‘富丽堂皇戏剧化的整体感’+’君权神授的仪式感’+‘骚动丰满的肉肉感’=鲁本斯的独特风格。“无论他画什么,在什么画里,你都能看到他”, 当然这句话,放在别的成熟画家身处也适用。
盛装尊贵,威严豪华,神圣不可侵犯的玛丽皇后乘船抵达马赛港,好大一场的侍奉逢迎啊,人间天上各路人物,倾巢而动,乐曲欢快热烈,人神热情蓬勃地齐赴来自意大利的玛丽女皇的石榴裙下。注目看看,这样地精美辉煌,这样地无以复加,这样地热烈却不至庸俗,这样的画面表达水准之高是自不必说的!而画面之上,既没有违背历史,又恰到好处地赞扬王权的能力,这可是只有外交天才鲁本斯才能做到的。
鲁本斯出生于律师家庭,14岁起在一位贵夫人府第做侍童,习得上流社会礼仪,和为人处事,后来又在意大利虔诚研究临摹文艺复兴鼎盛时期大师作品,这相关的经历造就了他的特质,除了是皇家委任画家,他甚至成功地为西班牙和英国缔结了友好关系。因此,他自己这样说:’画画是我的职业,当大使是我的爱好’。他的两段婚姻,一段婚姻带来富裕安定生活,爱妻过世,53岁再娶16岁少女,均是美满婚姻,他的生活大约解释了,为什么他的画里是对生活洋溢着气势宏伟的赞美,和追求享乐欢腾气息。
翻翻其它作品,我似乎更爱他的这一张,孩子的脸,肉肉感,却是上至有爱、下至有情,我来比喻一下,其它作品像唐三彩,这张算是宋瓷水平。
这张画里,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位玛丽 德 美第奇,她是美第奇家族里的最二位嫁进皇家的,她将’先进优雅’的生活方式、礼仪、文化带到了法国,这个来自意大利佛罗伦萨传奇家族的200年历史就是影响欧洲文艺复兴进程的历史,听听他们家资助的人物: 米开朗基罗、波提切利、达芬奇、伽利略,这个传奇家族支配财富的方式比起他们的财富更为令人钦佩;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文化、艺术、科学所做的贡献也比他们的财富更为流传永远、值得歌颂,在这点上,我就能接受鲁本斯如此热烈歌颂的画风了,这真不算谄媚,而是相当地不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