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况味》 (文·伍昆山)
三月打头的日子,恰逢周末。一个独自坐在书房悬挂着两盆吊篮的落地窗下,静静地读着启明先生《北平的春天》此类的章节句子,一边闲适地听着窗外春雨淅淅沥沥的声音,窗口大碗茶具里面的早春晨茶早已了无味趣,只有那屡屡青烟缭绕而上,居有鹤泣云端之状,不免侵扰着心上的情绪,很是轻松,很是自由。
春雨雰霏,令我忆起我的故乡来。居住在山城汉阴,曾不止一次冒着料峭春寒,总是觉着春的时日太短,花开时节,莺歌燕舞,便结束了那短暂的阳春三月的大好时光,再加上“春梦易醒难再复”“春面不寒杨柳风”诸如此类的句子,是玩味不出具体滋味的。向来是不喜以悲略粗拙的诗文句子来恰恰喻着这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日子。
不过可以表示我总是很爱春天的,在这里我要写下些许对于春天的况味。
春天有什么好讲的呢?说起春天的生命力,那是从古至今,大概无人不道。向来诗词文曲上春的含义,最好去查闻一番,古人关于春的经验与赏味,恰恰都是与“游玩”二字有极大关联的。除非身负家仇国恨,那样的春是带着色彩的,是表达个人情感的,是不能细细品读的……说到游玩,古人虽说是以鸟鸣春,赏花为乐,但我还是觉着似乎是少着些什么,辽阔地说一句吧,也就是那本质的东西。童年时分,那时的春天趣味是颇多的,不到三月的春雨,街上道路两旁的柳树早就长出了嫩嫩的绿芽苞,那柳树是高大的,硕粗的,少说也有百八十年了,强大的生命力让它年年这个时节告诉生活在它周围的一切,春天已经来临。小伙伴们也兴高采烈地爬上它强有力的臂膀,男孩折枝作帽,女孩则柳叶作耳环首饰之类的物件儿,也是增添了许多童年记忆中的乐趣。而现在,那棵传达春之讯息的柳树早已不再,也没多少孩子能够体会到爬上柳树,折枝作帽、作耳环首饰之类的物件儿那样的趣味了,旧事重提,并未有多大的意味这里面,说得多了,谓之曰“矫情”二字,便为妥当,这里便不多说罢!
还有就是春日的花,故乡春日里的花那可谓之漫山遍野,景秀装点。或许说柳树是传达春日讯息的第一人,那么那山野满目,小河溪边飘淌着那醉人心脾的花香,更是春日里浓重的一笔,这里不得不说。春日最常见的也就是桃花,也是怪哉的事件,那桃花竟遍布到处,你看那山野峡谷间,悬崖峭壁上,河流溪水旁,处处是它的踪迹,红的,白的,粉的各式各样,妖艳却不失仪态,作弄却又大方,让人又喜又怜。家里屋后的山上,年年春日桃花开得最为繁盛,桃树并不高,站在树下,伸手便能够得着,有时劲儿用得大了些许,满树的桃花落下,纷纷洒洒,竟成了桃花雨一般,头上,脖子里,有时候甚至是衣裤的口袋里也能钻进一两片花瓣,等到发现时,花瓣早已枯干,夹在书本里,过上些日子,花瓣已变成薄薄地如蝉翼一般,凑集鼻子使劲一嗅,嗯!那桃花香和着书本的墨香,构成了另外一种香,这种香味,就是春日的味道,只是这种味道多了些时日,出现时候,春日早已远去了……
春是代表生机,这种的生机从肃杀的寒冬里面,把沉寂了近四个多月的大地慢慢地用一场又一场的春雨唤醒,然后悄无声息的把郁郁葱葱的世界交给夏日,自己却又默然地准备着下一次的积蓄与唤醒。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上善若水”此类的句子,“上善若水”即为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春日不就是这样的“上善”吗?其实,那温润如玉的春雨,那山花灿烂的大千世界,那踏春出游赏花为乐的诗意生活,正是我们现在人心中积存多时的那方净土,人人向往桃花源,人人向往诗和远方,恰不知,那心中的净土,向往的桃花源之于诗和远方,往往就在于我们身处之春日。诸君,请卸下那心中的包袱,一起领略我们身边春日的况味罢!
二〇一八年三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