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雲诗话·唯爱清斋醉药栏

淞雲诗话·唯爱清斋醉药栏

2019-01-18    11'26''

主播: 落梅如雪🌽

295 3

介绍:
唯爱清斋醉药栏 ――赏读《七律·丁西岁暮过温汤》 诗作者:淞雲 诗话:文澜 偶至宜春岁欲阑,石隈流暖岭烟残。 恩被更使千夫暖,波涌能驱万里寒。 温谷沼蒸云气素,沸汤熏浴体心安。 红尘旧业何须念,唯爱清斋醉药栏。 注: 1、被同“披”,覆盖,遍及 2、隈:山或水弯曲的地方 3、阑:将尽 4、清斋:清静之室 岁末将至,有人去三亚看海,开阔胸襟;有人去丽江漫步,邂逅爱情;有人去水乡泛舟,追忆年华;也有人去幽谷探访,寻觅仙境;而诗人淞雲却偏偏带一份与世无争的远意和安宁,偶至宜春,沐浴温汤,驱散光阴的清冷,正如其诗中所言:红尘旧业何须念,唯爱清斋醉药栏。这一爱,爱在了时光之外,这一醉,又醉在了时光之中。 温汤温泉位于江西明月山下,泉水蕴藏于地下400多米深的岩石裂隙中,日流量达1000多吨,平均水温常年保持在68-72℃,内含20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据明正德《袁州府志》中记载:其“气温如汤,冬可浴”。亦如淞雲所题:恩被更使千夫暖,波涌能驱万里寒。 温汤浴身的一刻,诗人淞雲不寻世事,淡然超脱,任尘世繁华如梭,执守身边的静美岁月,且将清淡的心境与沸汤熏浴的惬意相融合,表现了诗人脱尘离俗的闲情逸致。这闲情是一种姿态,靠近了清寂的灵魂,接近着“本来无一物”的境界。 提起温汤,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传说后羿射日立功后,西王母娘娘赏赐他仙丹,有人欲夺之,嫦娥为保护丹药,跑到了宜春明月山下,却被迫吞下仙丹,奔月而去。后在广寒宫里,终因思念成疾,伤心不已,泪飞顿作倾盆雨,化作温泉留人间。 温汤拥有800多年的历史,可饮可浴,经预防医学会检验证实,是我国唯一一个可以与法国埃克斯温泉相媲美的富硒温泉,源流不绝。 偶至宜春岁欲阑,石隈流暖岭烟残。诗人提笔,先从温汤的周边环境落墨,近观,一个“隈”字,言明了温泉池的形状,远望,一个“残”字,渲染了冬日岭烟的袅娜。首联,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直抵核心“流暖”,为下两联的进一步描摹,透露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体现其清疏绝尘的雅趣做好了铺垫。 温谷沼蒸云气素,沸汤熏浴体心安。这情调,在世人看来,未免有些寡淡。然而对于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却从中领略到了兴味,消除了执念,品味着宁静,比起那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不啻天壤云泥。 无论是诗中所描摹的客观景物也好,主观内心感受也罢,皆不是简单的摹拟,而是经过了诗人心灵的感应和过滤,染上了鲜明的个性色彩。对于一直向往“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的淞雲来说,置身于这天然的温汤,真可谓是得其所哉了,岁月没有带给诗人太多的风尘,静处时,你会感受到其独有的端雅。纵观全诗,兴味深远,表现出了淞雲对淡雅幽寂生活的向往。 温汤澄澈,可洗去岁月的尘埃,云水拂心,可涤荡人世的苍茫。拨开寻常日子里的烟岚雾霭,我仿佛又看到了诗人淞雲衣袂飘然,正伫立于唐诗宋词的韵律间,看尽物事,览尽山河。其心淡远,其情超然,其意清迥…… 我亦悟得,人生如流水行云,每每于起落间不为浮名所累,在迂回中寻求平和,于平和中寻求淡远。今夜,我独借明月的光影,温汤的流暖,明澈心灵,留下记忆,此后,于某个不经意的角落,若有若无地想起,无声无息的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