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雲诗话《春霞碧水照青松》

淞雲诗话《春霞碧水照青松》

2019-01-21    13'03''

主播: 落梅如雪🌽

309 4

介绍:
春霞碧水照青松 ——赏读《五绝·游娲皇宫》 诗作者 淞雲 诗话 霞光 春霞染素岭 寒水照青松 云际悬孤寺 高崖闲暮钟 娲皇宫,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中皇山上,是神话传说中女娲 “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地方,这里群山叠翠,流水环绕,风景秀丽,为涉县古八景之一,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早春时节,诗人淞雲到此处游览,为我们赋诗一首《五绝·游娲皇宫》。 诗中写道:“春霞染素岭,寒水照青松。云际悬孤寺,高崖闲暮钟。” 早春的傍晚,诗人来到了娲皇宫,此时的大山还没有绿起来,很是素净,时值一场春雨刚过,彩霞满天,映红了整个山坡。静默的青松在碧水前安闲的照着自己的影子,远远望去,悬崖边上镶嵌着的一座危寺,好像与云天相接,寺院里的钟声悠然传来。 这首五绝描写了游览所见景物,好像是一首无人、无事之作,却让人感到生命的自在悠闲,且蕴藏着勃勃生机。这也许恰是诗人要告诉我们的一种生活状态吧。 早春时节的山岭还是一片素淡,草未绿,花未红,诗人巧用一个“染”字,便使山中绚烂起来。素淡与春霞形成对比,一暖一冷,一艳一淡。但见的只有红霞满山的光亮和温暖,无素淡之感也无寒冷荒凉之意。唐朝大诗人王维的“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中的夕阳,同样给了凄清的景色一抹温暖的色彩,一冷一暖,但这暖色的背后是更加的清冷与幽静。 淞雲诗中有“寒水照青松”, “照见桃花开”( 淞雲诗《五绝·早春隐居盘山》)的诗句。王维诗中有“ 复照青苔上”的句子。他们都用到了“照”字,其用意各有侧重。王维诗中夕阳的映照使景色更加优美,更显空寂,富有画面美感。淞雲诗中的“照”是照进了内心,是物我交融两相忘,是心有所悟两相知,以山水景物为镜,开启心智而得到的一种觉悟,彰显的是生命内在的生机,对词语的运用实乃更进一层。 “云际悬孤寺,高崖闲暮钟”,云、崖、寺、钟,上下互文,有静景有声音,动静相宜。悬、孤、闲、暮,看似凄冷的意境,却感觉不到孤寺危悬和晨钟暮鼓的百无聊赖。古寺在那里独立着,很安静的神态,那钟声悠然而来,它不是谁悲伤的衬底音,也不是谁欢乐的奏鸣曲,它独自悠扬或沉郁低沉,自鸣其鸣。只是告诉我们这里有一座山寺罢了。 整首诗看来,诗中所描述的意境和感情与诗人王维的《辛夷坞》之佳妙确有一比。王维诗中写道: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诗人从微观入手描写辛夷花在春天里自开自败,自满自足,无人欣赏,也开得那样艳丽,在这个空寂得发冷的涧户中,使人感到仍有生命的闪烁。 诗人淞雲从宏观上描写山中所见之景而少人踪,更显初春还寒时节空山之空,境界大开。诗人在看风景,诗人也是风景,同春霞、素岭,寒水、青松,古寺、钟声一样,一切都淡然而悠闲的存在着,蕴育着无限生机,是一种纯粹的生命状态。 若有闲暇,最适宜的事情莫过于朋友相约,一起畅游山水。大自然是包容的,不管你喜悦或凄楚,也不论你是富有或贫穷,高贵与卑微,它都以一样的热情揽你入怀,给你一样的湖光山色,一样的风清月明。你也该是知趣的,放下一切,无欲无念无求,轻松自在的舒展身心,滋养心智,静享这份恩赐。 大自然是智慧的。它不言不语,山自高其高,地自厚其厚。诗人自然是得了理趣,否则怎能在早春的素岭、寒水、古寺间看到的是春霞满天、青松照影,听到的是悠扬的钟声?安闲自若的漫步于山水间? 把自己当成一株树,愿意青翠就珍惜春光,愿意飘举就迎着一阵清风、看淡一片闲云。漫步山林,走不过去的就绕开吧,断石不是因你而阻挡,清泉也非有意为你而鸣,它们有它们自己的乐趣。你与山水是平等的站在一起的,都是大自然的风景。如果在相遇中心心相悉,有了些许了悟,也算是得了人生的大智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