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读汉服第18讲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云读汉服第18讲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017-09-19    04'37''

主播: 青 淮

163 3

介绍:
雲讀漢服第十八講 罢黜百家,獨尊儒術 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專制的中央集權式的封建統治國家,為漢民族的經濟文化發展創造了條件。西漢初年,又經文景之治,民生得以休息安養,海內漸次富庶,衣食足而知榮辱。滿足了生計問題之後,教化便隨之復興,統治階層需要運用思想完成政治制度的武裝。 漢武帝時代,文景二帝時奉行的黃老之術,即與民休息,清靜無為的思想已不能滿足其專制制度的野心。為何此時"廢黜百家,獨尊儒術"?史家們眾說不一。除了滿足統治階層鞏固政權,君臣兩相結合,互權互術外,另一種比較富有情懷的說法是:儒家普遍推崇"均產論",即不至於使富人太富而靡奢,採取"抑富";又不至於使窮人太窮而貧困,採取"救贫"。儒家講求中庸,認為大貧大富這兩個極端,對人生有害無益,不可因經濟而與人生脫節。 漢武帝時代正值經濟崛起,社會上一部分富人因貴族世襲,或做商賈,或做任俠,是先富起來了,但窮人還是一樣的窮。當社會貧富相形不均時,人心便頗感不平。正在此時,大儒董仲舒提出"大富則驕,大貧則憂,憂則為盜,驕則為暴,此眾人之常情",提出"限民名田"的主張,又創"五經博士"教書育人,設科射策,勸人官祿,即推行學而優則仕的儒家入世之說。 自此,漢代儒家宗法之學,伴隨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宏圖大願,由董仲舒倡導,漢武帝推行的治國方略,在中華大地落地生根。隨後的兩千余年來,儒家思想作為統治階層的正統思想,譜寫下一段段波瀾壯闊與跌蕩起伏的歷史篇章。 本节目版權歸屬於北京雲讀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由北京摩寶時代科技有限公司,山東漢典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提供社羣支持,感謝您的收聽,我們下期節目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