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张·阿拉腾

《腊八粥》张·阿拉腾

2018-01-23    05'17''

主播: 斯琴塔娜朗读

2022 6

介绍:
《腊 八 粥》 作者/ 张.阿拉腾 朗读/斯琴塔娜 “起哇,捂红眼啦,快起来!” 腊八的清晨,炊烟袅袅的北方农村,妈妈们在呼唤儿女们“起床”。孩子们从炕上一骨碌爬起来,要在“阳婆婆”出宫之前起来,否则睡懒觉就要“捂了红眼病”,哈,让孩子早起床的好说辞。 但孩子们最想吃的是那“红眼儿粥”,妈妈在锅里煮的腊八粥香气已扑鼻而来。 在腊八那天,妈妈们用五谷杂粮煮制了“腊八粥”,还要讲述这粥的来历: 古时候,有一对小夫妻好吃懒做,把家业都败光了,数九寒天蜷缩在破烂不堪的窑洞里。又冷又饿,没办法爬起来,在破缸烂囤子里到处搜刮,才积攒下小半碗五谷杂粮,拆了几根破窗棂,生了一把火,煮那陈粮烂豆,当那粥半生不熟时就你一口我一口抢着喝光了,这时,小两口才恍然大悟,相对而泣,那个恓惶啊!最后,两口子冻饿而死。这天正是腊八。 村里人发现了这件事,把它当做教训讲给后辈们听,每年的腊八这天也煮一锅五谷杂粮掺和的粥,以作警鉴,这粥就叫“腊八粥”。这天就成为“腊八节”。 村里人都知道,要想多打粮,平时就要多拣粪积肥,在腊八这天要翻粪,令其发酵。大北方天寒地冻,也要象征性地刨一刨肥堆,以示勤谨。 也有人家在冻河里刨一块大冰块,竖立在大肥堆上,还说从冰镜子里能观察分析出来年种什么庄禾能丰收。年轻人聆听着老古董的评说,也有的故意起哄叫板。 腊八节是村里人从各个家庭走出来的小聚会,宣示勤勉的节日。 “腊八粥”,是庄稼人来年勤奋战斗的“动员令”。 “腊八粥”的来历,各地方还有不同传说,如佛祖生日等,多为附会,不够精彩。 上面这口口相传的“腊八粥”来历,最为本真。 时至今日,妈妈们把“腊八粥”从村里做到了城里,粥里添加了江米、黄米、红莲豆等,好吃筋道;放置了五仁、葡萄干,搅拌了红糖,香甜可口,成了吃货们的美味。不光在腊八吃,还专门多做些,冻制几块“冰粥坨子”,过个几天,消一块,给孩子们解馋。 不过,腊八粥好吃,可别忘了初心。 创业难,守成不易。天上掉不下馅饼。 一首儿歌唱得好:“...幸福的生活哪里来?全靠劳动来创造!” 勤劳致富,勤能补拙,勤以养廉,勤是美德。 “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