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秀楼之秀

甲秀楼之秀

2015-09-27    08'00''

主播: 无意初见

54 2

介绍:
甲秀楼之秀 【李新勇】 知道有座叫“甲秀楼”的楼,是在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那是一种香烟的牌子,盖因焦油含量高之缘故,非常香,怀里揣一包,半径 两米以内的人都能闻到。我以为香的东西一定好,背着大人学抽,呛得只差把五脏六腑咯出来。因此,“甲秀楼”三个字令我至今难忘,我一度还拥有这种香烟的烟标。 真正见到甲秀楼时我已四十一岁。目力所视,往事跃然心头,唏嘘韶光飞逝,往事如烟,青春不再。 甲秀楼位于贵阳城南的南明河上。相传,明朝贵州巡抚江东之苦恼于这地方山水险恶、百姓贫困、人才奇缺。一天登上一座山岭,见贵阳形似巨鳌,独缺鳌头。考察发现南明河上有一巨石,恰可将鳌头补出,于是,发行债券,募资在巨石上建成一座四角飞翘、三檐三层的木楼,据“科甲挺秀”之意将该楼命名为“甲秀楼”,意在激励后生发奋苦读,科甲竞秀。许是风水相佑,许是殷殷期盼之功,更许是甲秀楼的底蕴给贵阳人一种牵引,自此以后,贵阳果然出了不少著名人物,如明末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的杨世友,清代文状元赵以炯,武状元曹维城,民国何应钦,当今值得圈点的人物不胜枚举,以龙永图为代表。甲秀楼成为贵阳人杰地灵的象征,是贵阳山水与文化自然融合的一座标志性建筑。 今天的甲秀楼虽仍立鳌石之上,却难见当年气势和雄姿,在两岸大山巨崖般壁立的高楼的对比衬托下,甲秀楼谦逊秀气得好似时光长河里一个逗号。可是,贵阳人认这块牌子,贵州人认这块牌子,中外游客也认这块牌子。南明河河水清澈,两岸绿树成荫,鲜花竞相绽放,来自不同地方的游人如过江之鲫,或拍照,或登楼,或赏联;更有闲散市民,或放风筝,或列队歌舞,或三五一群吹牛闲聊,还有一个人独处发愣的人。总之,各有所得,热闹非凡。 史料所载,甲秀楼先后于明清两代两次遭焚毁、多次重修。上世纪70年代,面对疯狂的人们,楼主将“甲秀楼”三字匾额换成“毛主席万岁”,使该楼毫发无损,平安度过疯狂年代。明清以来,甲秀楼便是文人骚客聚集之处,遗墨甚多。在楼内收藏的真迹石刻和名家书画中,尤以清代贵阳翰林刘玉山所撰长联为一绝。上联曰: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眼界拓开。看东枕衡湘,西襟滇沼,南屏粤峤,北带巴夔,迢递关河。喜雄跨两游,支持崖疆半壁。恰好马矢碉隳,乌蒙箐归,艰难缔造,装点成锦绣湖山。漫云筑国偏荒,莫与神州争胜概。下联云:数千仞高居牛渚,永镇边隅。问谁双柱重镌,颓波挽住。想秦通僰道,汉置牂牁,唐靖矩州,宋封罗甸,凄迷风雨。叹名流几辈,留得旧迹千秋。对此象岭霞生,螺峰云拥,缓步登临,领略些画阁烟景。恍觉蓬莱咫尺,拟邀仙侣话行踪。此长联将甲秀楼跟贵阳的政治、历史、文化、地理、民俗和风情紧密联系起来,道出甲秀楼因人因事而闻名、闻名之后又反过来影响和引领民众心理和文化习惯的深刻内涵。 这就是文脉。人在塑造风景的时候,风景也在点化人心,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就是风景之妙,这也是人心之妙。一句话,就是文脉之妙。 每一个地方都该有一些类似于甲秀楼的文脉,让它的精气血脉在民族文化心理中流淌,不管是一段文字、一个标点、一块沉积,都是前人的期望,后人的路标,是一定会对今人和后人产生巨大激励作用的。 这不禁使人想起我现在栖身的启东的历史旧迹挡潮墙和进士府,一个跟清末实业家张謇有关,一个跟清末进士李磐硕有关。前人已如黄鹤,一去不返,作为后人的我们,为保护和发掘遗迹倾注绵薄之力,其实就是在为成陆不过两百年的新土启东,保留几根文脉,期冀后世文化能在此基础上源远流长。
上一期: 礼物
下一期: 我不再归去(希梅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