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能》 作者 王志文 朗诵 司永强

《王兆能》 作者 王志文 朗诵 司永强

2019-08-13    12'37''

主播: 喜乐之巅

173 2

介绍:
王兆能 作者王志文 故乡大庄的村史资料,在网~上 能搜到很多版本,资料不论繁简,但都少不了一个大能~人——王~兆~能。年轻人 可能 大多都不知道 王~兆~能 是何须人也,上些年纪的人,一~说到王兆能这个名字,脱口而出的是:噢!你说得是当年那个有~名的疮~先生。 (停三秒 旧时在乡村,对医生不称医生,也不叫大dai 夫,尊称为先生。我六岁那年,随父母离开故乡,一个六岁的孩子对故乡的人和事,充其量能知道多少?就是知道个一鳞半爪,zhao 也是影影绰绰,懵懵懂懂。但对疮先生王兆能却印象颇深。小时候,不知是营养不足,还是不讲卫生,老是好长疮,有时能长 好几个。那年我就长了三个疮,靠近腮下的脖颈两边,一边长了一个,肚脐眼上方长了一个,那疮揪得皮肉又紧又疼,行动也不方便,一不小心就碰着它,揪心地疼,心烦意乱,哪有好心情,坐在大门口的门枕石上,唉声叹气。母亲就领我去找王兆能看疮,其实王兆能是个什么病都能诊治的老中医,不过他还善长外科,看疮病最为拿手。王兆能白白胖胖的,很富态,他的脸很嫩很白,皮肉又很细腻,这些仿佛与他的年龄不相称,作为中医的他,可能是保养有术吧。他头发银白,戴副眼镜,礼貌而又儒雅,说话慢声细语,态度和蔼而又可亲。以至多少年后,在我心理上,曾固执地认为 医生 就应该是王兆能 这种形象。他仔细给我看疮,又细致地询问了母亲一遍什么时候长的疮,怎么个疼法。然后他就去里屋拿出一个褐色的小瓶,里面装了他制作的红褐色药水,嘱咐一遍 回家怎么个抹法 和一些注意事项。回到家里,母亲用一个缠了棉花的小棉棒蘸蘸药水抹在疮上,一天,两天……疮渐渐地疼得轻了,抹上一段时间,药水也抹得差不多了,母亲又和我去找王兆能先生再看看,他看看疮的部位,轻轻抚摩着我的头:快好了,快好了。我再给你配点药水,拿回去再抹几天,就好利索了。这药水好像比上次的颜色淡了些,也不那么浓了。我一天又抹好几次,盼望它快快地好起来。不长时间,疮的部位有点痒,母亲说痒痒就是快好了。又过了不几天,不疼了,结痂了,蜕皮了,疮终于好了。直到现在那三个长疮的部位,还留下了三个不明显的小小疤痕,看到它们,我就想起了王兆能先生和他那神奇的药水。 王兆能的神奇医术,在四庄八乡出了名,医德和口碑又好,不但穷人对他竖大姆指,就是富人、乡绅对他也是佩服有加,啧啧称赞。我们那个地方请医生到家里给患者看病叫搬先生,有钱的财主用高头大马或轿子来搬,穷人家哪有条件讲究这些,就徒步去搬,不论骑马、坐轿还是步行,拥有一颗平常心的王兆能,从不嫌好道歹、厚此薄彼。在医术方面,王兆能是个老中医,又是个多面手,旧时乡村贫穷,缺医少药,穷人看病难,哪能分什么中医、内科、外科的。一个什么病都能看,什么病都能治的先生,是最受乡亲们青~痈睐和欢迎的。诊治痈yong 肿疮疖是王兆能先生的绝活,不论什么疑难疮疖,只要来到他这里,无不手到病除。用上他配制的药,少三天,多则七日,就能消炎止痛,收口结痂jia 。王兆能高明的医术,很快一传十、十传百地被宣扬了出去。找他来看病的络绎不绝,不仅有周围村庄的病人,就连周边县区的百姓,也不顾路途遥远慕名前来 寻医求治。 王兆能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他对庄里庄乡的父老乡亲们有种自然的亲近和同情。他虽然医术高明,受到很多人的爱戴和崇拜,但没有丁点架子。在多年行医中 王兆能先生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穷人来看病他热情接待,有钱多少给点就行,没有钱的他也给看病、拿药。就是来个要饭的看病,他从不嫌弃 来者穿戴破烂和肮脏,不但给患者精心地看病,有时还要管人家茶饭。临走时还要把患者送到门外。富人家来看病,不论诊断还是拿药,那费用是必须给的,少一分也不行。用他的话说:穷人治病,富人拿钱。对那些人不大 架子不小,趾高气扬,又斤斤计较的吝啬小气的富裕人家,王兆能先生对他们很是反感,他总能想方设法让他们乖乖地掏钱。据说邻庄有个富户人家,腿上长了一个疮,来找王兆能诊治,王兆能早就知道此人是个小气鬼,家里有万贯家产,看病还舍不得花钱,可抠门了。王兆能先生从心里看不起这样的人。王兆能给他敷上药,几天后,伤口见好,又再给他敷药,疮又复发,红肿流浓,反复数次,让这人没少受罪,也没少花钱。这当然是没有真凭实据的传说,但从另一方面 例证了王兆能先生爱憎分明的秉性和倔强的脾气。王兆能没有中医世家的传承,也没有进过洋学堂专科学习深造,是一个靠聪颖好学而自学成材的草台班医生,多年的临床实践,苦心地钻研和历练,医术独特而日臻成熟,是故乡解放前后几名医生中的杰出代表。遗憾的是他宝贵的医术没有后人继承下来,虽然他离开我们已多年,但他治病济世,急公好义的传统美德和为百姓热情服务的高尚情操,将永远铭记在故乡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