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一过,进城打工的人们又将踏上旅程,“留守儿童”的问题再次浮出水面。据全国妇联2013年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共有18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6103万人。而据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与心理健康相对非留守儿童更为缺乏保障,学习成绩也相对落后。其中,由于父母外出导致的家庭关爱和教育缺失无疑是最为关键的原因。
如果选择让留守儿童随父母进城,不少问题将随之而来。许多农民工居无定所,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而且许多人的收入并不足以维持全家在城市的生活。再者,在相关制度未完善之前,也只是简单地让农村“留守儿童”变成了城市“流动儿童”。但呼吁农民工群体返乡回到子女身边无疑更加不切实际,目前我国的城市和农民工群体相互依赖,城市离开农民工群体将无法运转,而农民工离开城市则几乎会丧失经济来源。
在骨肉分离短时间难以改变的情况下,通过电话或互联网等通信工具进行亲子交流,是缓解留守儿童问题的一个现实而可行的方案。但实际情况下,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拥有手机的比例很低,即使有手机,高昂的通话费也使得这些贫困的孩子在拨打父母电话时踌躇再三,更不必提互联网的使用了。那么,科技部门通过信息技术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交流就十分必要了。
具体而言,就是利用留守儿童所在社区或学校的互联网设施,定期组织留守儿童与其父母通过互联网进行音频或视频对话,为留守儿童的家庭成员建立一个在互联网上“在线团聚”的虚拟空间,从而增强亲子交流、缓解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同时达到缩减城乡儿童之间数字鸿沟的目的。何况长期以来,我国科技和信息工作的推进,已经为缓解留守儿童难题奠定了良好的软硬件基础。
首先,要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条件,依托中小学和社区等形成固定场所,利用现有的农村信息化工程建设的软硬件设施,依靠教师、社区干部和志愿者等定期组织留守儿童与父母“在线团聚”。此外,政府可不定期地组织科技人员为此提供技术支持、设备维修等服务。
其次,要鼓励和支持科技企业研发并生产适用于留守儿童家庭的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经久耐用的软硬件产品。例如开发专用于亲子在线视频交流的无线终端设备,通过政府采购或补贴等方式,低价或免费发放给留守儿童及其父母。同时鼓励电信运营商低价或免费提供设备互联所需的数据流量,减轻留守儿童家庭在线交流的经济负担。
最后,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是不可缺少的一环。除了依靠教师、社区干部、科技特派员和社区志愿者等力量之外,建议政府广泛动员社区居民、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等,为留守儿童家庭开展在线虚拟团聚活动。同时,要为留守儿童开展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安全教育等服务提供资金、场地、技术和智力等支持。
当然了,要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就必须进一步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但在致力于这些“治本”之策的同时,采取一些“治标”的措施仍是有必要的。除了利用科技手段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交流外,也可以通过建立乡村寄宿制学校等办法,更加全面的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