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你的玻璃心,工作没有不委屈

收起你的玻璃心,工作没有不委屈

2017-05-13    13'22''

主播: yngaokun(乐高)

30 3

介绍: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人,他看谁都不顺眼,似乎只有自己是最重要的。由于过于狭隘的思维观,在公司与同事相处不太融洽,经常受到上司的批评就在所难免了。 听到这样的人会说的一句话是,给多少钱干多少活!有了这种想法的人,往往会消极怠工,工作不会很好。我们来剖析一下,老板不是你的爹娘,他不会由着你的性子来的;就现在的市场而言,普通劳动力是过剩的,供大于求;老板给员工的工资是他的经营成本,你认为工资太低,老板却再想,凭你的这点能力,给你的钱是不是还多了呢? 所以,要学会识大体,要认识到,我们工作不是为了老板,而是为了自己。其实,每一份工作都是一次积累和学习,得到的那点儿钱,应该算是我们劳动的“副产品”。能力不够时,千万别嫌太少,外面还有很多人在等着这个岗位呢。就像买东西一样,以前买一件商品感觉多贵啊,现在去淘宝比价,又好又便宜。如果还是没想通,再去劳动力市场看看,那些想谋到一份工作,望穿眼的还大有人在。 我们所处的环境就是一个生态,越处在“生物链”的低端,受到委屈就会越大,因为被替代性极强,成本不高。通常我们会犯的一个错误,往往太在乎自己,可是,别人不是这么看的。所以,改变思维观念非常重要,如果总是抱怨,收获的就是烦恼;而快乐是会感染人的,只要心怀感激,保持一个好心情,路就会越走越宽。 常去健身房的朋友都知道,即使你在哪儿挥汗如雨,酸痛不止,第二天仍可以满怀激情再来一遍。由此可见,我们人的潜力很强悍,只要你是快乐的,力量就会无穷。请把工作的环境,变成你修行的道场吧,《收起你的玻璃心,工作没有不委屈》,认清这一点,你就能与快乐同行。请听作者曾鹏宇怎么说。   第一次遇见不那么有感觉的领导,是在我刚参加工作那几年。   我最开始所在的部门并不算单位的核心部门,那家当年很有名的报社最为业界称道的就是专题和深度报道。那时我刚参加工作,做不了专题和深度报道,就一直在做机动记者。   机动了两年多后,单位因编采分离进行了部门调整,我进了新的部门,这个部门的领导以前就负责专题和深度报道,在单位很有威信。   那时候我已经陆陆续续出了一些文章,但我依然想做一个优秀的调查记者,所以去新部门时我特别开心。不过这份开心在第一次被领导单独召见谈话时就消失了。   当时领导客套了两句后就开始问我一些问题,我如实回答。但话没说两句,我就被打断了,他说我说的不对,应该是如何如何。   然后领导又问了一个问题——那是我跟这位领导第一次单独的业务谈话,我非常尊敬他,像其他新人一样,不想给未来的直接上级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我从一个稳妥的角度说了我的看法,可是这次又是刚开口就被打断了。   那次谈话给我印象很深,尤其是这两次被打断让我有点儿不知所措, 只好闭嘴——其实那天我们谈的并不是什么关键性的业务问题,我回答得也很平淡。   对此,我的应对策略是,一是尽量少出现甚至不出现在领导面前;二是尽量更好地完成我的工作——   别人一个月写 15000 字,我会争取完成20000 字;   别人一周完成一篇大稿子,我争取完成两篇;   别人都在争取编辑派题,我就尽可能自己去找选题;   别人拿了选题就去采访,我总要想怎么才能做得更好……   我之所以这么做,一是为了避免生出不必要的麻烦;二是就算领导真烦你,也绝对不能让他挑出你工作上的毛病来。   事实证明,这种应对虽然简单,但也最有效。所以,如果你工作做得足够好,遇上不喜欢你的领导,最多就是保持一点儿距离;但如果你工作再做得不够好,那就是送上破绽让别人去戳。   这样的状况持续了挺长一段时间,中间我也出过错,每次出错都会被领导批得挺狠的。有时候我也会觉得郁闷,也曾想要不要换个工作,但心里理智的声音就会问自己:你是因为某个人喜欢或者不喜欢你而做这份工作的吗?   当然不是,我知道那时候自己真是全身心地喜欢新闻这个行业,甚至认为自己会做一辈子。   所以,后来我又有了第三个对策:生扛——就是无论他说我什么,不管有道理还是没道理的,我都笑眯眯地听着,有时实在笑不出来,就装傻。   后来这位领导升职了,新的领导上任。我貌似熬过了被人近距离地不喜欢的阶段。   但我的工作状态并没有太大变化,并没有因此松懈一丁半点儿,渐渐地有了一些值得一提的成绩,外界也逐渐对我有了认可。就算这样,每次见了那位前领导,我依然保持足够的礼貌和尊重。   虽然我总能听见身边人传出的他对我这样那样的评价没什么正面内容,但我都通通假装没听见。   有时候也会有很不公平的情况出现,比如嘉奖、评优他都不会考虑到我,我也一概不放在心上。   因为总会有一个声音在心里:你是为了某个人的喜欢或者不喜欢做这份工作的吗?然后所有的纠结和不愉快都烟消云散了。   这份工作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它只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站,既然只是一站,那我就要在这一站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学到更多的东西。   在报社工作到第六年时,我已经完全不介意是否被领导喜欢这件事,因为此时的我已经意识到,这里只是我成长过程中的一站。既然如此,有什么必要去计较一些迟早会消失的东西?   我是到工作的第十一个年头辞职的,这时那位领导已经到了更高的位置,但我的离开并不是因为他,而是因为我自己。我觉得自己在人生的第一个单位积累得差不多了,可以到新的领域去历练了。   这真的是我的切身感受——绝对不要因为谁喜欢或者不喜欢你而辞职,如果你当初选择这个工作是慎重的,那么你离开它只能有一个原因: 学不到新的东西。   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必要。   这些年里,我也曾经被年轻的同事直截了当地问过:你这么说我,是不是不喜欢我?顿时我就想起当年那个不喜欢我的领导来。   我说当然不会,但是我更希望你做事情更认真一点儿,更努力一点儿,考虑得更 全一点儿。   也曾有年轻气盛的同事因为受不了工作上的批评而坚决辞职。但是后来他们也会偷偷给我发邮件,说出去折腾一圈才发现,其实到哪里工作都一样,更多的时候是自己有颗“玻璃心”,或者为自己做得不够好找借口。   当我离开第一家单位,又工作了很多年之后再回头看,自己碰上的那些喜欢或者不喜欢,承认或者不承认,其实在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和人生长河里根本算不上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