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信快樂》,透過書信,記錄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情感、思念。兩個截然不同的生命體──李政國與陳淑芬,因小學時的一張字條,而展開長達50年的通信歲月,一封一封信,記錄了兩個人的成長、挫折與愛情。
本劇改編自美國劇作家亞伯特‧拉姆斯德爾‧格尼(Albert Ramsdell Gurney)的《情書》(Love Letters)。原劇有一段舞臺指示「這齣戲,或者說類似戲的東西,不需要劇場,不需要漫長的排練,沒有特別的布景、道具,也不用背臺詞,除了要在晚上演出外。對這兩位演員沒有其他約束,只需請年齡大致相仿的一位男演員和一位女演員並排坐在一張桌子邊大聲朗讀,觀眾人數多寡不論。演出中,演員最好不要互相對看,他們始終熱切地、有互相呼應地聽著對方,就像我們聽收音機傳來的很遠很遠的聲音。」有別於其他戲劇,本劇以書信體的特殊形式呈現,舞臺上演員僅以讀信的方式演出,但越是單純便越是困難。12年前經單承矩改編後,大幅度改寫時空環境,成為貼合臺灣背景的一齣戲,不變的是,一來一往的、乘載歲月與愛情的信件。
12年來該劇重演不斷,《收信快樂》成為臺灣劇場的經典作品,該劇強調形式越簡單越好──幾乎只靠讀信,演員的聲音,細膩的演出──也讓《收信快樂》成為演員的試金石。2013年偶像劇《我可能不會愛你》片段演出了《收信快樂》的橋段後(由金士傑、萬芳飾演),更增加了知名度。
在通訊軟體發達的今天,書寫信件成為稀罕的事兒,我們快速傳遞訊息,然而卻失去了溫度。12年後重看此劇,可能有些字句不再現代,畢竟時間似乎越走越快,一下子,好多東西都不一樣、都過時了。然而就是在這樣快速快到人心悸的今天,《收信快樂》裡那一封封支字片語,保留了李政國與陳淑芬五十年間的愛,也保留了十二年來觀眾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