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蒋自立:“恨铁不成钢”恨出了什么

7、蒋自立:“恨铁不成钢”恨出了什么

2016-11-07    22'31''

主播: 爱香🐱

84 6

介绍:
“恨铁不成钢”恨出了什么 蒋自立 这么多家长来听家长教育学,反映中国家长一种新的觉醒:当家长也要学习,当家长也有学问;宁愿不打麻将,也要来听讲座,好啊,我鞠躬表示欢迎。第二,舍得教育消费、教育投入啦。过去,有的家长,宁愿花上百元染发,也不愿用十元听讲座;现在很多家长连听两天,还说,“值!我好,他也好。”(笑声一片) 都说独生子女难教育。为什么? 独者,个也,一家一个,没有同伴;所以人际交往能力低,问题就多。 独者,贵也,一家一个,当然宝贵;被爱包围着,溺爱、宠爱、专横的爱、糊涂的爱,爱昏了头,毛病就多。 独者,私也,一家一个,私有财产,家长认为,你自我出,属于我,一切归我管;孩子眼里,家里一切属我为王,冲突就多。 独者,透也,一家一个,自幼只和大人交往,对父母看得真真切切,尤其是毛病,所以,权威难立。 咋办?先说我学生的故事,然后讲点体会。 有一天,我收到学生小松父亲的来信,展开一看,一个愤怒的形象浮现在眼前…… 小松这孩子越来越不像话了!家长说什么,他顶什么。昨天,他抱着游戏机玩,我说:“做了作业再玩。”他头也不抬:“做了!”“那你功课复习好了?”我见他不作声,伸手拿游戏机,谁知,他竟推了我几下。唉,他人大了,翅膀硬了,奈何不了他了…… 小松毕业时,我对他说:“据我三年的观察,你和父亲的关系比较紧张,能不能在毕业后写个材料,说说看,好让蒋老师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下面是小松写的自述—— 怎么说呢?我和父亲本来就不该发生不和的这种事,可不知怎的,父子之间产生了隔阂。 我五岁没上幼儿园。不上,我怎么在家呆得住?我常常翻窗出去,和“难兄难弟”玩耍。我们玩呀,玩呀,无忧无虑,什么事都干得出。在草地上点火,上树摘桃。有一次甚至抽过烟,爸爸不知道就算了;可偏偏知道了,不是咒骂,就是打。 一天,邻居来告状,而且非常重。怎么逃脱挨打的灾难呢?吓得我不敢回家,父亲急了,来找我,终于发现我在一个土包后面。他拼命追过来,我拔腿就跑,可一脚深深地陷入淤泥里。这时,我多么希望爸爸拉我一把呀!可是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一个响亮的耳光打在我脸上,脸上火辣辣的,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这还不算,父亲用力把我死死拖到家里,拿起皮带照大腿就是狠狠地一下,我忍不住了,发出阵阵大哭声。腿一软,摔倒在地,我的哭声并没有感动父亲,又是重重的一下,我又哭了,我从心里哭了。父亲,父亲,难道您就不能原谅儿子一次过失?为何这样冷酷!由心里的不平发展到“恨”。我有点觉得父亲并不懂得什么叫“爱”。 我脾气倔,这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不幸。一次,我住的那一带出现流行性感冒,为了预防,学校里发药让每人喝,我听说药苦,故意避开,父亲性子急,硬要我喝,我溜出来,他又追。那时,我跑不赢,就被抓回来了,逼着我喝,我说:“我没病,凭什么让我喝?”父亲说:“老子要你喝你就得喝,就凭这!”我只得一仰脖子,喝!苦,真苦呀,我受不了,“扑”的一声,药水喷了出来,有些洒到了父亲身上。“你!”随着一声短促的声音,脸上又重重地挨了一下。“我看你邪完了!”父亲把我提到床边,用绳子紧紧困住,底下放一块搓板,叫我跪下。用他的手、皮带重重的打我,此刻,我没有哭,我强忍着,更没有半点认错的意思,心中只是充满了“恨”。我不明白,他为什么会这样打我,难道我不是他亲生的么?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怎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天晓得! 上学了,照例说,总该好点吧!可我发觉父亲的脾气越来越坏,而我也变得越来越犟。父亲见我不听话,就说:“你翅膀还没长硬哩,就想飞,真不知天高地厚。”开始,我觉得自己并没有“想飞”的想法,可父亲硬这样说,真是冤枉了我。渐渐地,父亲骂我多了,我心里那种自卑感逐渐消失,觉得自己长大了,难道什么还非要听父亲的家教不成。于是,有时我不听父亲的话,我行我素。这样遭到父亲的训斥打骂更多了。我开始考虑自己是否任父亲这样下去。我已长大了,难道不允许我说两句话。起先,我只是和父亲争理,可父亲却打得更凶了,我就开始小声骂起来。 唉,父亲打我有时只是为了一点点小事情,也不原谅谁。一次,他让我把衣服收回来,我遵命收了,顺手扔在床上就走。“叠起来!”“我才不叠,球赛马上开始了。”我说着就走。父亲跑上来将我抓住。“叠!”“不!凭什么?弟弟在那闲着。”“你跟他比,你多大?”“不叠又怎么样?”话音未落,我的脸面重重地挨了一下,刹那间,一股殷血从鼻孔流出,我用手捂住鼻子,推开门,奋力跑了出去。我边哭边想,有哪家人像这样教育孩子的。“恨铁不成钢”是这样恨法吗?没等钢成,铁都变了! 父亲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开始不那么高大了。我觉得他只会用那一套最“粗俗”的教子法。我有时便故意不听,看他怎样!一次午饭前,我听收音机,父亲叫吃饭。“等会!”我说。他急了:“听见没有,吃饭,都凉了!”“哪那块?”他走过来,抢收音机。“给你,没门。”我心里说着,用手紧紧抱着,他用手掰我手,我就是不放。突然,我发现自己有力量了,他抢我的东西费蛮劲了,再不像过去那样手到擒拿…… 写到这儿,蒋老师,我再不想继续写下去了。您该看到我发展的轨迹吧,人们说,家丑不可外扬,可我有点想扬,以告诫人们…… 读着上面的自述,为什么父母教育走不进孩子的心灵的答案便一清二楚了: 一、家长侵犯了未成年人的人权。 小松父亲一次又一次打小松,打得“一股殷血从鼻孔流出”,这就侵害了未成年人的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这种习俗的“棍棒”教育,打得小松心理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先是由“不平”而生“恨”,由恨生疑(难道我不是他亲生的么);由逆反而“发现自己有力量了”,继而反抗而“推”父亲了。心理衍变过程,形象生动地告诉教育者:棍棒底下哪能出孝子?!只有尊重孩子的人权,才有可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只有尊重未成年人的如下权利:1、生命权,2、身体权,3、健康权,4、教育权,5、身体自由权,6、内心自由权,7、肖像权,8、名誉权,9、隐私权,10、生活获得找股权,11、财产的管理保护权,12、独立财产权,13、拒绝不合理劳动权,14、荣誉权,15著作权,16、平等对待权等权利,才有可能获得走进孩子的心灵的通行证。 二、家长不懂家庭教育心理学。 中国的家长有多大百分比知晓家庭教育的ABC,无从调查。但从父母对我兄弟6人以及侄儿女共27人的家庭教育状况来看,深深感到,中国家庭教育仅仅处于养育的初级状态,遗传与优生知识匮乏,不明白幼儿养育基本知识,不了解儿童心理学知识,不知道儿童关键期,成了普遍现象。孩子需要养育,更需要教育。小松的父亲有着养育小松成人的强烈责任,但教育孩子的基本素养极度匮乏。 什么是教育呢?怎样使教育被孩子接受呢?一提到这,从小松的父亲教育行为中可以看出,教育就是维护是非——你看,邻居告状,他就要用打来教育孩子,你那样做不对;教育就是维护权威——“老子要你喝就得喝,就凭这”。要孩子明白是非,服从权威,本来是不错的;但此时的孩子渴望什么呢?“我多么希望爸爸拉我一把呀!”“难道你就不能原谅儿子一时的过失?”这些字句里,跳跃着的是孩子对父爱的渴求。当这种求爱的希望一次次破灭时,便由心中的不平而转化为恨了。由此看来,教育的首要因素便是爱,家庭教育便是爱的教育,充满感情的教育。小松的家长看到这儿,也许会反驳:“哪个不爱自己的子女,我这样做就是爱所至。”不可否认,小松的父亲有着深沉的爱,但这种“爱”是残酷的,流血的,也是子女所不能接受的。因此,爱也需要智慧的。 爱孩子,就必须善于走进孩子的感情世界;而要走进孩子的感情世界,就必须首先把自己当做孩子的朋友,去感受他的喜怒哀乐。试想,当小松“一脚深深地陷入淤泥”时,父亲不是打他,而是同情地拉他,关切地问:“松儿,摔疼没有?”我想,小松一定因感激父亲的言行而认错。可你打他,他的心就不去想做错的事了,而是想着你的打,记着身上的痛,当然没“半点错的意思”了。 爱孩子,就必须放下做家长的“尊严”。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凛然不可侵犯”的样子,从中感受到做家长的“尊严”。其实,这不是尊严,而是威严。真正的尊严是敬重而非敬畏。家长和孩子在人格上应该是绝对平等的,家长决不能自己比孩子“高人一等”。因此,对孩子的爱,不是长辈的恩赐,而是自然而然的流露;对孩子的爱,不是要下辈的回报,而是无私的奉献。这种爱,才能赢得孩子的心,获得孩子的佩服,取得孩子的信任。因此,家长的尊严是自己智慧、品德所锻造出来的,也是孩子崇拜所给予的! 爱孩子,就必须懂得教育心理学知识。有的家长犯嘀咕了:干嘛要学教育心理学,这是教师的事。然则,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不学行么?家庭是教子成才的终身学校,不学又行么?小松的父亲面对孩子“越来越不像话”的现象大惑不解,这是为什么?其实稍懂一点儿童心理学就知道,这是一种带有独立倾向的逆反心理,它是青少年成长道路中一个阶段性的表现,它是历来就有的。青少年心理发展需要“破土而出”,而这首要破的一层土,就是父母“管制”之土。父母中有一天要接受“孩子长大了,翅膀硬了”这一事实。这是一个或早或晚的问题,而不是一个或有或无的问题。既然是早晚的事,为何不去主动迎接它?而此时多与孩子沟通,就是在帮他“破土”而出,健康成长。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曾说:“当我七岁时,我感到我父亲是天底下最聪明的人;当我14岁时,我感到我父亲是天底下最不通情理的人;而当我21岁时,我忽然发现我父亲其实还是很聪明。”说真的,在这21年中,马克•吐温的父亲依然如故,改变的是马克•吐温自己。而这,也正是一个青少年的成长历程。 好了,这三个“必须”,或许能为你走进孩子心灵提供一点点帮助。 …… 请大家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