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半步的动作,认真的吗》
作者:里可尤
诵读:支
01 你说。我说。听说。
故事发生在那个沉重紧张的高三,发生在雪花飞舞的冬日,发生在我们交握的双手间…
高三的生活枯燥乏味,每天重复地写卷子、改错题,重复地抱怨着题难、作业多、成绩上不去。虽单调却纯粹。
在八月长安的文字下,给那个特别的时期取了一个形象的名字——“黑色的冬天”——昼短夜长,在夜晚的映照下,白炽的灯光愈发明亮,照在一张张卷子上,却是无措的心慌。
我们是同班同学,兼那个黑色冬天的同桌。
不必细讲过程,少男少女处于暧昧期,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样子。
偏爱就是那么明显,会在卷子发下来安慰一句“没事”;会在别人调侃时适时的插话转移话题;会在课下打热水时顺便帮对方打上。
会在老师讲课的空隙偷偷在下面讲些无聊的闲话;会在对方昏昏欲睡的时候用胳膊肘戳他一下;会在犯简单错误时相互嘲笑。是无言的默契吧,是你给的偏爱吧,是,暧昧吧。那个黑色的冬天,我们靠着对彼此的与众不同,熬了过来。
在那个奔赴考场的夏日里,我们紧张却又彼此鼓励着,或许心里并不平静,但却莫名地相信,未来有更美好的世界。
02 言不由衷的段落。
我决定留在角落。
我反正自己难过。
我们成绩相近,想去的城市也相近,本以为着两个人会写就一双人的结局,可是录取通知书却写着两个不同城市的名字。
少年从不屈服于命运,我们都做好了准备。即使在假期里,我们依旧保持着热络的联系。
甚至于我们的爸妈都知道了对方的存在;甚至于我们好友都在调侃两个人的关系;甚至于全世界都认为我们在一起了。
可是,我们又明确地知道。
并没有。
我们没有在一起,我们之间可以明白讲出来的,只有同学关系。或者,关系还可以的同学。
我们都没有讲明,那层窗户纸还在,隐隐约约,透过窗户纸看向隐隐绰绰的身影,伸出的手又被放回。
女孩子想,这种事情应该男生主动一点好;而男孩子想,这么久女孩都没有反应,是不是不喜欢?
两方的纠结和思考,将这段关系的定义被无限拉长,我们彼此保持着最亲密的联系,却又以同学的名义。
旁人也都惊奇,那张窗户纸竟然还存在,可是蜡烛要烧光了,我们看不到影子了。
关系的破裂似乎莫名其妙,有那么几次微信消息发过来,我没有回复,说不清是因为没什么好说的,还是忘了回复。他就连发了一百多条的戳一戳,也说不清是因为生气,还是想发泄些什么。
我们就此变成:我、和、你。
“发给我一张你的照片呗?”看到这句话,在手机里挑来挑去也没挑出来。
等晚上再想起来给他发照片时。
“他开启了朋友验证,你还不是他的朋友。请先发送朋友验证请求,对方通过验证后,才能聊天。”
03 我们的距离在眉间皱了下。
迅速还原成路人的样子啊。
或许那句话说的没错,感情死于暧昧期。或许只是意气用事,但这样相忘于江湖也不失为一种结局,只不过心存遗憾罢了。
或许在和我的聊天中感到了敷衍,又或许在这样漫长的暧昧期中确实感受到了疲惫,所以他不再选择试探,而是选择提前退出。
我并没有感觉多么的惊讶,或者说,我就是在等一个结果,也许是直截了当地表示喜欢,又或者直截了当的拒绝。
应该说,我们还依然保有默契。
尽管他拉黑了我,但在其他社交软件里,我还是看到了他发的一条动态。
“你是我值得一生去观望的烟火,可惜最后却只能在记忆中临摹。”
我明白,在这段关系中,他退半步的动作是认真的。并且礼貌地做了告别。
那一刻,心里还是会有些波动,却也不存在伤感弥漫。如果说,感情不深,这并不合适。但如果说不甘心,却也不是。这样难以说得清的东西,那就言尽于此吧。
这样体面的告别,该我了。我也该认真地后退半步。这样才是合适的距离。
“感谢在暗淡的日子里,有你出现。因为我们曾温暖过那个冬天。”
这个故事在这里就结束了,我愿意将它总结为浪漫,因为没有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