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一读📚《为什么和孩子建立个约定如此困难》

每日读一读📚《为什么和孩子建立个约定如此困难》

2017-03-25    07'55''

主播: 艳儿姐姐

146 1

介绍:
“以后,每天只能看一个小时的电视...” “从明天开始,你要开始自己洗袜子...” “不许再碰这种东西...” “你之后不能再用手机了...” 诸如此类“约定”,父母将所谓的“约定”和盘托出,感慨孩子为啥不遵从呢?时间长了甚至都不愿再和父母说话了,因为除了冷漠,孩子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父母的自私。 一份“约定”,必然包含共同的旨向、亲子双方均为受惠方,是一种合作共赢的关系。如果只代表了某中一方的意愿,那另一方与你前行的动力就会很弱。打个比方,恋爱中单相思的伙伴们就会相当辛苦,只有自己的一厢情愿,自己满腔热血得不到回应,最终把自己会拖得很累。 在和孩子建立约定前,一定要思考:这项约定,对于自己、孩子的优势/必要性在哪里?简单而言,即给孩子一个和你合作的理由!若孩子不情愿,即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约定”。 约定意愿-示范案例 “孩子,你觉得你一天玩多长时间的游戏比较合理?”“三个吧...”(顾及孩子的意愿) “恩,妈妈理解了,这个不在妈妈的接受范围之内,不过我们可以达成一个让我们双方都感觉合理的范畴...”(顾及自己并提出共识的建设性意见) "来看看,我们都想让各项事项安排得更具效力,对吗?倘若你每天玩一个半小时,你可以享受一个半小时内专属游戏时间,妈妈不会在此期间催促你、烦你、生闷气、或者对你指点,你耳根也会清净许多。妈妈也知道,一个半小时结束之后,你必然会停下手头的游戏,专注于其他事情,妈妈也会觉得安心,你觉得呢?"(寻求一条对自己、对孩子都“其乐融融”的路径。能够兼顾到孩子需求的父母,才是真正的尊重。) 二、约定应达成共识  本部分回应问题2:小家伙答应你了,但总是满嘴“跑火车”,嘴上说一套,你觉得他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关键问题是:每次和孩子约定的都不了了之了,孩子不做你拿他小家伙一点办法也没有。 约定中达成共识有两项重点内容:1、约定内容的一致性;2、对约定的行为及行为后果双方均有清晰的认知。 约定意愿-达成共识 “孩子,你把袜子洗了啊...”“哦,知道啦...”(孩子玩着手机应和着,妈妈认为孩子已经接收到信息了,但达成共识的第一步,就是确定约定内容双方均知晓,并在心里留下印记。) “等你不忙了,再来回应妈妈...”(确保双方信息一致) “如果你没有洗,那你就只能在一堆脏袜子中选择了,明天非常重要的音乐会,你得自己清楚哈...”/“如果你违约,一个半小时的游戏时间超过了,那么,你将会被停止一些福利,咱们一起定一下,这个你认同吗?”(设定特定的行为与行为结果之间的关联性,当特定行为出现后,孩子会很明确地知道自己将会有怎样的结果。) 如果孩子真的违约了,你帮他洗了袜子,也没有停止和孩子约定的福利,如此一来,一次,两次、三次,那么对不起,这已足以证明你也不遵守约定,并未坚定地守护约定,和孩子约定的这条路只会越走越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