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社会融合教育》甄岳来,李忠忱著。版次:2010年4月第1版,印次:2015年6月第6次。
第207~210页。
第四章 幼儿园随班保教中的社会融合教育
第3节 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的实施(下篇)
3.影响实施效果的几个因素
●效果与孩子障碍的类型和程度有关。
○类似孤独症儿童的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的成效最为显著,中度孤独症儿童次之。
类似孤独症儿童最主要的缺陷是人际交往缺陷,他们常常有利于群体之外,喜欢单独行动,共同注意能力比较差,不理解复杂的规则,交往能力低于普通儿童。有的孩子能够勉强跟随群体,但是似乎总是在群体的边缘。他们对集体指令的反应比较慢,分享能力显然不足。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正好适合这类儿童,这类儿童在幼儿园中只要给予特殊辅助,交往能力就会显著提高。如果能有三年的名副其实的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的过程,基本在入学前他们的社会性发展不足,能够获得很好的矫正和补偿,进入小学阶段,他们的社会功能可以达到或者基本达到同龄儿童的水平。
○中度孤独症儿童经过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最显著的进步,是在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和共同注意、集体规则的理解和遵守方面。
●效果与特殊辅助质量有关。
辅助教师和孤独症孩子之间建立稳定的信赖的亲近的关系,对提高特殊辅助的质量至关重要。
●效果与幼儿园及班级教师的接纳程度有关。
辅助教师和班级教师的关系越融洽,协作越顺畅,孤独症儿童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的效果越好。
班级教师能够领会孤独症儿童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的意义及要求,就能够在班级范围内调动积极因素,因势利导,培养普通儿童学习友爱、助人、宽容、分享等亲社会情感和亲社会行为,就能够利用普通儿童的社会性优势,培养孤独症儿童学习模仿、从众、交往、合作等社会化行为,在互补中促进全体幼儿的发展。
●效果与家园配合的程度有关。
孤独症儿童需要全方位的社会性教育,家庭教育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因为有了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而放松家庭教育,在整体的社会融合教育中,家庭中的社会融合教育与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是同时并举的,两者之间是相互配合的。
○孤独症儿童有些能力的形成,比如孩子在幼儿园中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孩子学习告状、转述等都需要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的配合才能实现。
○一个教育原则需要家园双方协调一致的理解和落实,对孩子的教育才能有效,比如一个行为的纠正或者塑造,如果家人之间不沟通方法相互矛盾,那么对孩子的教育就会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