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普通学校就读中的社会融合教育
第2节 曲折的就读道路
1.十字路口上的选择
●我的孩子能不能上普通小学?
在学前教育结束的最后一年,父母开始考虑孩子的就读去向,孤独症群体也是在这个时期出现了第1次分化。
一部分孤独症孩子有望实现上普通学校的目标。
面对普通学校和特殊学校孤独症,家长面临着不同的选择。孩子自身的能力,家长的辅助程度,学校的接纳程度,在共同决定着一个孩子的去向。
这一次分化其实是社会标准对孩子早期康复程度,特别是对他们社会性发展程度的一次考核。
上学犹如一个分水岭,将孩子的未来分成了不同的发展趋势。也正因为如此,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能把上普通学校看得非常重要。
●家长选择学校的四项原则。
○第一、能否进入普通学校,一方面要考虑孩子的障碍程度,另一方面要考虑家长的辅助能力,还要考虑学校的接纳状况。
孩子自身的能力越差,要求家长的辅助能力越强,需要学校的接纳程度越好。
○第二、必须注意的是孩子的能力怎么去评估,是看孩子的现实能力还是看潜在的能力呢?
判断一个孤独症孩子是否适合进入普通学校,不仅是看孩子当时会了什么,更主要的是看孩子有可能学会什么。
○第三、有一些父母犹豫让孩子上特殊学校还是上普通学校,一般建议家长先选择普通学校。给孩子,也给自己一个尝试的机会。假如孩子在普通学校确实困难很大,无法坚持再考虑转入特殊学校。
○第四、选择什么样的普通学校,最重要的原则是考虑学校的接纳程度,将接纳程度高,便于沟通的学校列为首选。一般来说进入户籍所在地学校比非户籍所在地学校难度要小,沟通要相对容易。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以不考虑学校的位置和距离。学校的品牌规模,学校的知名度等,一般对孤独症学生不具有实质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