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是我

为什么不是我

2016-11-09    09'54''

主播: 炎坤

46 2

介绍:
面对别人拥有而自己还没有得到的财富、名声或感情,人们常常感到焦虑,并在心里冒出这个问题:为什么不是我?它的后半句经常是:凭什么是他?不要羞于承认,你一定有过这种时刻。 为什么不是我? 作者:世相君 社会生物学理论说,嫉妒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种保护性本能反应。也就是说,每个人都会嫉妒。它是根植于人性中最普遍却最不幸的情绪。但人们并不愿意面对它。 嫉妒是很多成年人不好意思提及的话题。 我因此觉得嫉妒实在太少被坦诚讨论了。你只能听到别人说,嫉妒是恶劣的,不要嫉妒。于是人们把自己的嫉妒藏了起来。但当你冒出“为什么不是我”这样的想法时,被忽视的问题是,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当嫉妒感强烈起来时,如何才能不被它打垮? 二 “为什么不是我,凭什么是他?”这个问题的背后通常隐藏着一个前提:我们明明差不多。 对平等感的追求是嫉妒的来源。 人们的嫉妒对象常常是跟自己相似的人。在心理学家Schaubroeck和Lam的研究中,嫉妒产生的四个基本条件是:① 他在某方面比我好;② 他比我好的部分是我想要的;③ 我认为自己有资格得到;④ 他跟我有某种相似性。 罗素曾在《幸福之路》中写道,乞丐并不会嫉妒百万富翁,但是他会嫉妒收入更高的乞丐。就像你不会嫉妒自己的老板,但会对受到嘉奖的同事感到不满。 现代社会的精神是一种强烈的平等观。当社会盛行平等主义的野心时,人们被告知,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些事:我们的背景差不多,他有的优势我也有,他所得到的我没有理由得不到。 嫉妒就是这样产生的。不是因为别人有,而是因为自己居然没有。 三 问题往往出现在人对“自己居然没有”这件事的理解。 嫉妒的本质是渴望。老朋友创业成功,拥有了美满的家庭或一辆跑车,这些是你同样想要的。而嫉妒的伤害就在这种比较中显露出来:在对方面前,你觉得自己被降低了。别人的成功,成了对你的惩罚。 嫉妒是一种软弱的傲慢。 后果是,你根本没有让自己变得更好一点,反而停下了前进的脚步。 四 实际上,嫉妒是可以带来动力的。 每一个令我们嫉妒的人,身上都有一块能描绘我们可能的未来的拼图碎片。研究自己的嫉妒你会发现,那个人不是什么都好,你也不是一无是处。他所做的和所拥有的事物中,只有一部分让你渴望。这种渴望就是你下一步的指引。 这是嫉妒的正面意义:它给了你目标。 五 我们的一生要面对太多更优秀的人,会产生很多嫉妒。如何处理这种情绪,是人生的重要选择之一。 成长的过程就是回答“为什么不是我”的过程。当这个问题的答案指向占有、怨恨,甚至持续的定向攻击,它就同时伤害你所嫉妒的人和你自己。 但当你决定改变自身,嫉妒就与他人无关,而成为你寻找动力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