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oked Still-Florence
-01-
第一次见丹丹的男友杨博士是在一次爬山的时候,他喝完水将水瓶直接扔在了地上。
我看了他几眼,然后走过去对他说:
把瓶子捡起来,我们户外是不能随便扔垃圾的,要记得带下山。
他看了看我们不好意思说:“我看到旁边有垃圾我就直接扔了。”边说着边把垃圾捡起来了。
从这开始我就给他贴上一个标签:“乱扔垃圾不讲究的男博士。”甚至对于他的博学多才都嗤之以鼻。
虽然看到他出了几本书,还作为著名教育机构的老师,但在我心中他仍然有一个固定的标签形象,甚至从乱扔垃圾、不讲究,到变成不可靠之人。
后来我们一起参加了书友会的活动,丹丹男友谈吐不凡,观点深刻独到,我才发现原来杨博士并不是我心中认为的那么不堪。
丹丹给我们分享了杨博士让她不可思议的一面:原来一个看似高冷、稳重的男博士,一个博学多才、受人尊重的辅导老师,会因为工服上掉了两颗扣子变得像小孩子一般生气。
丹丹说:你一开始给他贴上标签就认为他是这种人,甚至还将这种负面评价泛化到他身上其他方面的特质上,整体上他得到了一个偏低的评价。
这其实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评价的晕轮效应,我们很容易以自己固有的知识经验以偏概全,以点概面。
就像网上所说:每个人都好比一个多面体,如同切割后的钻石,最起码也是块锆石,反正甭管什么石,多面体在阳光下都是会折射发光的。
你只看到一个面向,就给对方贴了标签,无疑就失去了看到多面体的机会,也就失去了看到人性的多面体折射出绚丽的彩虹之光的机会。
不要随意给人贴上标签,喜欢的方面可以得到一个较高的评价,不喜欢的方面一个较低的评价,而无论哪种情况都会让我们识人不清。
-02-
人们常常会依据自己的第一印象给遇见的人和事贴上标签,进行分类,然后再按照所贴的标签来下定义,做出判断。
标签这种东西,一旦被打在身上,便很难消除外界对自身的看法。
它代表着你就是这样的人,对那些没有真实接触过的人而言,标签成了别人了解自己的一个途径。
最怕别人在没有真实接触过就以标签去作为衡量一个人好坏或者品质德行的一个标杆。
叔本华曾说过:人们通常关注的是世俗常规给予一个人的角色和位置。所以一个人就像商品一样地被贴上标签并受到商品式的对待。至于这个人的自身是什么,根据其个人素质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人们只是随意地、并且只是意外地提及。
所以,不要根据别人贴的所谓的标签,去做自己的判断与决定,也不要随意就对别人扣帽子,下定义。
-03-
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也被称为“标签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
有句话应该记住:不管你被贴上什么标签,只有你才能定义自己。
就好比这段话:
我单身,但我不是剩女;
我是处女座,我爱秩序,但不是强迫症患者;
女神、女汉子、女神经也好,御姐、吃货、路痴也罢。
这些标签都不能代替我,也不能定义我,他们都不是我真实的模样。
只有我自己才能代表我。
所以,撕下别人给你贴上的标签,也撕下自己给自己写上的标签,摆脱标签的束缚,做回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