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郑老师珠海答疑小课有感》镜子群 彭艳(2016.6.2)
“不执着于自己,感受他人,成就他人。当“我”这条线突破的时候,自私到无私的这条极难突破的线就突破了。不再感受自己,而是成就别人。当你成就别人的时候就受到别人的喜欢,反而他们会来成就你,带给你温暖和喜爱,你就有力量去成就和帮助更多的人,处于正向的循环中,人就越来越绽放了。”这句话让我感触特别深。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感受别人,我们以为自己看到的真相就是真相,其实那不过是自己内心的投射。只有“我”的人相当于把自己困在一个围城中,看到听到感受到的全是自己,自己处于自己编织出来的一个痛苦之中。只有放下“我”,才能冲出这个围城,拔开自己思想上的迷雾,才能看清事情的真相。以前的我有一段时间觉得天都塌下来,孩子成绩下滑,夫妻关系紧张,在工作上也不尽如人意。感觉自己是社会的弃儿。什么都没有改变,只是一转念,我就感受到了幸福。孩子成绩下滑是我过去不当的教育理念造成的,夫妻关系紧张是因为我对对方有太多的期待,工作上不如人意是因为我任劳不任怨。以前以为是别人的问题而陷入绝望,意识到是自己的问题,改变才有希望。不再执着于自我,生活却在悄然中改变,夫妻关系越来越和谐了,工作慢慢的渐入顺境,孩子状态也越来越好。在生活中,当别人倾诉时,我们要善于倾听,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感受他的感受。不要着急打断,不要着急给建议。也许只需要好好的听就够了。看到对方一个行为,我们也不要着急去下一个道德判断,还要从这个行为去思索它背后的原因,从而关注到行为人的心理感受。成就别人当然属于更高层次,不但要从思想上接纳和认可对方,而且从行动上支持对方。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快乐和安全的环境,给他们最大的支持就是努力创造一个这样的环境。看起来是为了孩子,最终受益的是自己。学习爱与幸福以来,每每在沙龙和群里跟家人们分享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也许家人从我分享的信息中有所领悟。但更多的是我通过诉说,把自己说明白了。“物质上的无私隐藏着精神和心灵上的更大的自私,想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很长一段时间我改变的目的都是为了孩子,向孩子敞开钱袋子也是为了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好,从而改变。随着学习的一步一步深入,越来越明白孩子有内动力才有可能去改变。我们的绽放才能带动孩子的绽放。孩子有自己的人生使命,我们要尊重他这个生命个体去体验他自己的生命历程。结果并不是重要,让孩子体验生命过程才更重要。曾经有一段时间觉得过去不堪回首。但现在想来危机就是转机。正因为有那么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才让我痛彻心扉,才想着去改变。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不是吗?让我们就慢慢的体验这个生命的过程,享受当下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