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牌楼
大同的四牌楼建筑在大同古城的中间,是一个大同的地标性建筑。四牌楼明代初年建,它和东面的代王府同时修建,时为洪武二十五年(1392)。
四牌楼的主体是木质结构,一面是三个门,正中门儿最大。这些门儿由楠木柱子支起,上有繁复的斗拱。这一面便称一个牌楼,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牌楼建筑。牌楼也称牌坊,当时大同牌坊较多,如云路街的“云路坊”,关帝庙两边的“忠勇坊”,县学(现一医院)两边的“劝学坊”,大同镇藩(大同警备区)的“雄藩坊”,以及南关的“贞节坊”。当时大同牌坊个个均是十分雄伟,它们多数是单牌坊。
唯有四牌楼是四个牌坊连在一起的。四牌楼其结构精美巧固,庄严雄伟,大气磅礴,坊顶全用绿色琉璃瓦镶嵌。四个牌坊上边里外均有很大的匾额,南书“永泰街”,东书“和阳街”,西书“清远街”,北书“武定街”。四牌楼每个牌坊的支柱下面,都挤以四个石头雕刻的云团靠着,靠柱云团高达四尺,厚一尺,色暗乳白,是上好的大理纹云石,这些石头上刻卷圈花纹,大同人每过大年,均有笼蒸的云卷,所以称为“云团”。四牌楼的顶部为琉璃瓦顶,每个柱顶上还有一个绿色瓦筒瓶,在阳光之下,熠熠生辉。
大同四牌楼中间,是人流车马时常通过的地方,因此是最繁华的地方。站在四牌楼中间可以从北望到魁星楼和武定门;向东可以望到太平楼、和阳门;向南可以瞭到鼓楼及永泰门;向西还可以望到钟楼和清远门。
大同四牌楼,因阻碍交通,于1954年拆除,当时把这些遗物放在了大同公园西面,也没有再进行重建,这些上好的木料和琉璃瓦慢慢地便遗失掉了。四牌楼在“文革”时期是“造反派”集中开会的地方,里面贴满了大字报。改革开放后,这里又成为群众看热闹的地方,每到春节,大同“玩意儿”文艺队伍总要在这里聚会。
老大同的四牌楼现已复建,依然气势轩昂。这是一座十分精美的建筑,精致的斗拱支起五彩的琉璃瓦顶,四连的牌坊书写着相对的街名:和阳、清远、永泰武定。四牌楼作为古城的中心,历史上过往了多少名人佳士,也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一、慎利恒的徒弟
在离四牌楼不远的西北角,20世纪20年代有一家享誉大同的绸缎庄,叫“慎利恒”。这家店铺对徒弟的要求,严格得令人叫绝,因此从慎利恒学徒出来的人到处受欢迎。慎利恒的学徒合同写得十分清楚,凡违反规矩者立时出号,其中对嗜好嫖赌者,忽视公事兼营他务影响本号营业者,挑拨是非猜忌倾轧致使铺伙不安者等均清退出店。因此慎利恒的学徒个个是严守店规,讲求信誉,童叟无欺。有时掌柜专门在地上扔上几个镚镚儿,如果哪个伙计拾了后装在自己兜儿里也要立即开除,慎利恒的徒弟不好当。
二,永森号的冰激凌
民国年间,大同没有冰激凌可吃,夏天要喝一些冷饮之类的东西,完全自然之冰,所以每到冬天,冷饮店便到御河湾刨上大块儿冰,用麻袋包裹好放在地窨子里,等到夏天食用。当时夏天最常见的冷饮是“冰水儿”,这冰水儿是用扁头小斧子把天然冰刨在一个小碗里,然后浇上杏干儿汤。这杏干汤也是纯天然的,是用杏干、黑枣、红糖等熬制而成,大约五分钱一碗,是当时人们最喜爱的冷饮。
民国三十年(1941),四牌楼东南角有一家冷饮店叫永森号,专门制作西洋冰激凌。这冰激凌虽说是西洋冷饮,但还是中国式的手工制作,就是在一个大木桶里放上天然冰,里面装一个小铁桶,小铁桶里放上牛奶、鸡蛋清、白糖和香料等,用机器一直旋转,等铁桶里的东西结成晶状体,便一勺一勺地挖出盛在碟里。这是当时人们最爱吃的冰激凌。
三、西发成的熏肉套大饼
西发成是民国初年从天津迁来的一家肉店,坐落在四牌楼的东北角。它的店铺内常有两口大锅煮肉,煮肉之时,奇香飘飘,过往者常驻足停步。店铺的后院有一个大笼屉,屉内放着许多煮好的肉食,下面是糠皮混合着香木末儿,
点燃后用烟熏上面的熟肉,这样制出的熏肉,酥而绵软,人称“到口酥”。
西发成隔壁有家马饼子铺,专制夹层大饼。大饼是用一种特制的模具来制作的,烙出来是上下两层,一层薄脆,一层筋厚。这样的大饼用大片刀割开,
夹上切好的西发成熏肉,让人垂涎欲滴。这是当时大同的有名小吃。
四、“五香豆”打他妈---公事公办
民国年间,大同流行着这样一句歇后语叫“‘五香豆’打他妈—公事公办”。这里有个故事,也发生在四牌楼底下,一天,一位小脚老太太走到四牌
楼时,分不清东南西北了,站岗的警察发现她不按规定从右边走,便把她拉到了东南角的岗楼里,这时正巧碰上一个喝得醉醺醺的带班长过来了,他的绰号叫“五香豆”。警察问:“班长,怎么处理?”五香豆说:“给我打!”警察对一个老太太怎么下得了手。五香豆便说:“怎么还不打?”并晃晃悠悠地扇了老太太一个嘴巴,老太太肺都气炸了,大骂:“二狗子,连你妈也认不得了?五香豆这才大梦方醒,吓得他立即跪在地上,给老太太赔不是。如此引来许多围观群众,人们带着讽刺的口吻说:“人家‘五香豆’打他妈---公事公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