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都城•大同记忆》二十一集 大同机车前进牌
作者:偶趣 播读:香茗
大同人一直引以为豪的是曾经为新中国建设所作出的贡献,除了提供优质动力煤30亿吨外,大同制造的火车头和大同的煤炭一样也是走遍四面八方。制造火车头的这家企业就是大同机车厂,现在学名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但大同人更喜欢亲切地叫它“428”厂(大同机车厂的代号),或“同车”。“428”厂是 “一五”时期国家布局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是我国制造火车头种类最多的工厂。大同能形成坚实的装备制造工业基础,“428”厂功不可没。
65年前,这里还是十里河畔的一片荒原;65年后,一座现代化的机车城昂然屹立在这座塞外古都。当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拉开帷幕时,建设蓝图里便标上了“428”的代号。建国初期,我国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机车修理厂。为适应铁路运输日益增长的需要,国家在着手对老厂进行改扩建的同时,也着手规划建设新的机车制造厂。
1954年,经过考察和论证,中央决定在大同筹建一座大型蒸汽机车制造厂。这座工厂是我国自主设计、自己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机车工厂建设完成后部分苏联专家参与了机车研制。
**们都还清晰地记得,1954年的那个夏天,在大同城西的七峰山下、十里河畔,年轻的建设者们开始了紧张的勘测工作;天南海北汇聚而来的工程技术人员,在断壁残垣的古庙里,在老乡们腾出的炕头上,开始了繁忙的设计工作;转业来的战士们,拭去身上的战火硝烟,在他们曾经为之流血的地方,开始了崭新的建设工作;从老铁路工厂调来的能工巧匠们,怀着为建设新厂贡献聪明才智的宏图大志,开始了忘我的劳动;风华正茂的大中专毕业生们,为了祖国的繁荣,主动离开大城市,到塞上古都谱写壮美的青春篇章……一支建设大军风餐露宿,日夜奔波。
1957年8月15日,隆隆机器声唤醒了沉睡的荒原,厂区破土动工。当建厂工程紧张开展的时候,铁路运输第一线不断传来急需火车头的呼声。英雄的同车人,为了给祖国建设赢得宝贵时间,在厂房尚未完全封闭、机器尚未全部安装到位的情况下开始了机车的试制工作。人拉肩扛战风寒,凝心聚力闯难关,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经过日以继夜的拼搏,1959年12月26日,同车生产的第一台和平型机车试制成功并剪彩出厂。
1964年9月,在对和平型机车进行改造的基础上,首台前进型101号机车试制完成。同车从此成为专业制造蒸汽机车的工厂,开始批量生产前进型蒸汽机车。1979年8月20日,同车制造的前进型货运主力机车累计达到3000台,获得了原***的“通令嘉奖”。
1980年,同车刷新了生产纪录,达到了年产325台蒸汽机车的新水平。1984年3月,同车突然接到***“突击生产30台前进型机车,确保皖赣新线通车”的紧急命令。皖赣线是华东地区经济的新动脉,中央要求必须在6月1日提前建成通车。为此,全厂职工闻风而动,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上前进、保皖赣”竞赛热潮。经过75个日夜的奋力拼搏,30台崭新的前进型机车按时开赴皖赣新线投入运营。
1988年12月21日,世界上最后一台干线蒸汽机车——“前进”7207号蒸汽机车在同车出厂。截至这一年底,同车累计生产5571台蒸汽机车,被誉为亚洲最大的蒸汽机车生产制造基地。
这一天,同车厂——最后一个干线蒸汽机车工厂,举行了隆重的转产仪式,这标志着中国结束了生产干线蒸汽机车的历史,也标志着中国铁路牵引动力由此进入了内燃化和电气化的新阶段。
同车在转产内燃机车的同时,开始了对历代蒸汽机车的收集、研究。他们要努力使这支制造蒸汽机车交响乐有一个优美动人的尾声。为了满足国内外蒸汽机车爱好者的要求,同车与有关部门在1988年9月15日联合举办了“大同国际蒸汽机车节”和“中国历代蒸汽机车巡回展”,并成立“中国蒸汽机车爱好者协会”。因蒸汽机车结缘,2002年大同与英国贝利市结为友好城市。
今天,同车作为世界上最后的大批量制造干线蒸汽机车的厂家之一,越来越引起世人的瞩目。各国数以万计的蒸汽机车爱好者慕名而来,专程访问大同机车工厂,这里成为“蒸汽机车专题科技旅游”的一个吸引人的处所。外宾来厂参观蒸汽机车制造过程,然后登乘展示的蒸汽机车,踏响汽笛,与司机同车试运行。当外宾离厂时,工厂赠送一本由厂长签署的“荣誉见习司机证书”,外宾拿到后个个如获至宝。
同车建成后就开启了“在路上”模式——产品系列和品牌创新不断。包括和平、前进、建设型等蒸汽机车,东风型内燃机车系列,韶山系列电力机车和和谐系列重载机车。从第一台蒸汽机车鸣响嘹亮的汽笛,到为国家提供近万台大马力干线牵引装备;从内电(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并举追赶行业先进,到掌握世界一流水平的电力机车研发制造技术;从驰骋我国万里铁道线,到走出国门鸣笛欧美,无不辉映着同车人的刻苦钻研和“大同机车”的无上光荣。
同车最先生产的是和平型蒸汽机车,这款机车1956年在大连机车车辆厂试制成功。蒸汽机车虽然运营成本低,燃料供给充足,但也存在热效率低、产生烟尘污染等问题。生产过程中,同车的技术人员无时无刻都在潜心思考和研究如何让蒸汽机车扬长避短,他们对蒸汽机车边生产边进行技术改造。
1964年,同车加大了机车的锅胴直径,增加燃烧室,对和平型机车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和平型机车成为当时我国功率最大、效率最高的蒸汽机车。1966年前进型机车开始采用矩形通风装置试验(俗称扁烟筒);1981年,再次对前进型汽缸机车进行技术改造,第一台经改造的前进型机车试制成功,通过运营试验及牵引热工性能试验,新型机车的节煤率大大提高;1985年对建设型机车改进了设计。两年后,建设B型汽缸机车被评为山西省优质产品。
早在1965年12月15日,同车试制成功第一台2000马力的东风型内燃机车。
1986年9月开发出东风4B型内燃机车等新产品,标志着同车正式批量生产内燃机车。
1997年9月26日,同车开始生产东风4C型内燃机车。随着转产电力机车,东风4B型和东风4C型两种内燃机车先后于1998年和1999年停产。同车合计生产各型内燃机车659台。1999年6月,同车停产内燃机车,成为单一制造电力机车的专业工厂。
1986年—2000年国家“七五、八五、九五”期间,同车改变了30年来单纯生产蒸汽机车和内燃机车的状况,进军电力机车领域,研制出了自己的拳头产品韶山1型、2型,直至7型电力机车。
事非经过不知难。由“粗笨大”的蒸汽机车转产“高尖精”的电力机车,一个个难以想象的困难,犹如陡峭的山峰横亘在同车人面前。且不说转产面临的资金压力,光专业技术一项就足以让人望而却步,更毋论技术专家和熟练技工的严重缺乏。
总之,一切都得从零开始。同车一面积极引进电气工程化专业的高材生,一面放下身段,虚心向同行学习。在最初组装时,技术人员**足于“依葫芦画瓢”,为了弄懂图纸上关键的工序用意,几个人轮流守着仅有的几台计算机模拟计算,常常整夜不归;拿惯扳手的工人们,为了牢记机车电气线路图,用铁丝勾画出走线的草图,一遍又一遍地模仿布线。就这样一点一滴的,同车人逐渐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工艺,一批专业领军人才迅速成长起来。
1992年12月30日,同车研制的韶山7型电力机车一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大同机车”一跃成为国内第二大电力机车生产研发专业基地。从1992年到2004年的12年间,“大同机车”先后生产出7个型号的韶山7系列电力机车。这些机车是我国铁路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大提速的主型牵引机车,占当时国内直流电力机车市场份额的40%。
2001年至2002年,同车参与了时速270公里“中华之星”电力动车组的研制项目,与株洲电力机车厂合作研制了交流传动动力车。2004年,同车又负责了交流传动客运电力机车“天梭”号的研制。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之人,聚光灯的背后凝聚了同车人的艰辛和拼搏。2004年4月1日,***会议研究铁路装备有关问题,提出了“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基本方针,并明确了重点扶持的6个企业,“大同机车”位列其中。
从2005年开始,同车开始研发生产大家熟知的和谐2型电力机车,这个系列的机车被称为“铁路超级大力士”,为我国重载铁路运输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2014年4月,随着中国首条30吨轴重重载铁路专线的建设,同车推出了国内首台大轴重和谐2F电力机车(后更名为复兴2B型电力机车),牵引能力比现有同功率电力机车高出20%,是世界重载铁路发展的标志性产品。2017年,同车为加快普速铁路的捷运化升级而研制出生产出时速160公里动车组。
开拓进取创世纪
一个企业的发展必须从全球和行业坐标系中进行衡量,才会更加精准。欧洲人一直以他们的产品、技术和质量为骄傲,而同车秉持“取长补短”的精神,积极引进吸收法国同行在机车制造业方面的先进技术工艺和专业标准。同法国人的谈判是难啃的硬骨头,谈判开始时,同车人都不同程度遭遇了“不屑”、“冷漠”甚至“轻慢”。
同车技术人员耐心地将机车性能、功能以及在中国的成功应用展示在老外面前,进行了艰苦细致的说服工作,经过多轮谈判沟通和实地考察,最终得到了老外的认可。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战斗”换来了最终的成功,从技术引进到第一台国内组装“和谐2型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下线,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不得不说这是同车人对同车“前进”精神的又一次完美诠释。
车身铭牌上印刻的“大同”二字,更是被译成外文,伴随着前进的车轮驶出国门。2010年3月15日,在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亲自见证下,“大同机车”签下了我国大功率电力机车出口欧洲的第一单。向白俄罗斯成功出口中白货运1型电力机车,一举实现我国和谐型大功率电力机车走出去“零”的突破。
由于机车质量可靠,运行稳定,在白俄罗斯得到了极大的肯定,2013年“大同机车”“梅开二度”再次签下第二单,向白俄罗斯出口中白货运2型电力机车,进一步打响“中国制造”品牌。
2015年5月8日,在对白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前夕,*******在白俄罗斯《苏维埃白俄罗斯报》发表题为《让中白友好合作的乐章激越昂扬》的署名文章。文中自豪地提到“中国为白俄罗斯提供的现代化电力机车奔驰在广袤的白俄罗斯平原”。
为了填补国内生产铸钢车轮的一项空白,同车与美国ABC公司合资成立大同爱碧玺铸造有限公司。此后,又与瑞士ABB公司合资成立大同ABB公司,研发制造机车及动车组所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