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砦选址上,考古工作者们一直在寻找着后羿和那个神秘的东夷部落的踪迹。
1999年,一块带有奇特图案的器盖残片引起了考古工作者注意,在这件具有强烈东夷文化特色的饕餮纹陶器盖上,兽面纹的主题文化来自于山东龙山文化晚期,这是东夷族最高等级权力的象征,而这种图腾在新砦遗址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新砦遗址强烈的东夷文化特色。
顾万发:那么这个小小的器盖呢,如果看它的历史的背景的话,可能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因为这个器盖上面的图案,它是属于新砦遗址二期的晚段,就是我们传统上所说的龙山文化向二里头文化过渡的那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呢曾经发生过很重要的历史事件,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太康失国,后羿寒浞代夏,那么这个器盖也很有可能是当时的夷人,把他们的这种信仰带到了我们中原,带到了我们郑州。
由此看来,真实的后羿极有可能带领他的东夷部落统治了夏朝,但据文献记载,后羿当上国王后,同太康一样荒于国政,于是血腥事件再次上演,后羿被大臣寒浞所杀,当寒浞夺取王位时,另一个人的力量正变得强大起来,此人便是少康。
少康是太康弟弟仲康的孙子,他在颠沛流离中长大,少康年长后,投奔到了实力强大的虞氏部落,并得到了信任,手握重权的少康,在寒浞渐失民心之时集结了夏部族的余众,起兵攻灭寒浞,收复了夏朝王都。从“后羿代夏”到“少康中兴”,都发生在这片考古工作者依然在探寻的土地上。
赵春青:新砦遗址本身的意义在于终于找到了比二里头早,公元前1750年到公元前1850年,这个一百多年,一些这个阶段的遗迹和遗物。
从1959年夏代遗址的首次发现,经过几代人的勘探与挖掘,考古专家对夏代历史的考古工作取得了巨大的研究成果,然而即便如此,无论是二里头遗址还是新砦遗址,没有任何实物能够证明夏朝最初的发源地所在,更没有任何关于大禹建都的实物证明,那么,文献记载中的禹以及禹的都城究竟在哪里?就在离启母石更近的河南登封告成镇王城岗,从1977年开始,考古学家方燕明便一直在此进行考古研究工作。
王城岗遗址是一座略早于新砦文化的故城址,根据城址的时代进行推测,它可能与夏朝最初的发源地有关,这令发掘者非常兴奋,然而发掘出来的城堡面积却只有一万多平方米,还没有二里头1号宫殿大,一座城竟然不如一个宫殿大,这怎么可能是夏朝的都城,况且,城内遭到后期破坏,只留下一些奠基坑基址,并没有见到宫殿建筑之类的遗址,这使得王城岗遗址没有被更多的关注,直到2002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启动后,王城岗遗址才得以再次被发掘,在原有小城的西北,考古专家惊喜地发现了一处面积达三十多万平方米的大城。从年代上看,大城的年代晚于小城,经碳十四测定,大城的年代正好与夏代始年相符,于是,考古专家提出,此大城应是禹都阳城的所在地,而原先被忽视的小城,应该是夏禹之父鲧所筑的城址。遥远的夏王朝,它的历史面纱正在徐徐地向世人揭开,历史长河仍在奔流,最终将汇入未来浩瀚的海洋。
赵春青:我们现在呢不是说已经到了可以把夏代历史完全拨弄清楚,还不到那个时候,所以对夏代的文化的复原和揭示,将是几代、十几代,甚至是几十代人的事情,目前已经开展了一些工作,最多是在复原夏代历史上,只能是一个开头,而不是它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