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夏商周断代工程推断,夏王朝的统治从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有四百七十年的历史。根据《史记》记载,夏朝的第一位王是大禹,从大禹开始到桀灭亡,夏朝共有十七位王,然而在二里头夏都遗址中,还没有发现任何与王相关的直接证据,对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掘一直没有停止,很多人认为,假以时日,夏桀等夏王的痕迹是有可能发现的,不过,根据对二里头土层绝对年代的鉴定,夏朝早期的历史二里头显然无法给出答案。
赵春青:因为它的年代可能是公元前1750年,这个年代,碳十四测定出来的这个年代也给历史史书文献记载的这个夏王朝最早的那个阶段呢还有一定的距离,一百多年的距离,因此说它是中晚期的一个夏王朝的都城。
这里是位于河南省嵩山南麓的万岁峰,这块山上的巨石被当地百姓称为启母石,相传大禹与涂山氏所生的儿子夏启正是在此出生。
关于启母石的来历众说纷纭,传说在大禹治水时,涂山氏怀上了禹的儿子,但到了嵩山之下时,大禹借助上天神力将自己变为黑熊,涂山氏因此受到惊吓化成了巨石,大禹赶到后大喊,归我子,此时天地感应,石破东方而启生。显然,这样的早期神话无法令人相信,然而神话中常常隐藏着一些史实。
东汉延光二年,颖川太守朱宠于启母石前所建造神道阙,记载了这样一段历史,禹临终前按照尧舜禹时代禅让制的传统,并没有将首领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启,而是选择了东夷人的首领益,然而,益的威望和实力远不如启,启及夏后氏族众也不甘心权力外移,经过一番激烈的博弈,启最终取代了益,并以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的传统开始确立,这标志着以夏后氏为中心的中原地区邦国联盟正式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家。
如果按照这样的说法,夏朝早期的遗址或许就在启母石所在的嵩山一带。1979年,考古学家就在离启母石不远的地方试掘了河南新密一带,发现了一处早于二里头文化的遗存,据土层鉴定,最终认定这里应该是夏启至少康所处的夏朝时代。
魏继印:新砦遗址发现的主要遗存有三个时期,相当于最下面这个时期的就是相当于龙山文化晚期,中间这个层位,就是绝大部分的遗存,都属于新砦期遗存,位于最上面的一层呢,相当于二里头文化,二里头遗址一期这个年代的东西,这样是有比较明确的年代地层关系,所以说新砦期文化可能是二里头文化的前身。
根据文献记载和遗址绝对年代对比,一件重要的历史事件极有可能就是在新砦遗址发生。启之后,夏朝经历了一段极其动荡的年代,一个来自东方的神秘部落东夷,将夏朝的统治权从太康手中夺走,这正是有名的历史事件“太康失国”,关于这位东夷部落的首领,历史文献中对他的记载少之又少,但在神话传说当中,他却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就是射日英雄后羿。
在历史传说中,上古时期天空有十个太阳,以至于江海湖泊干涸,农作物枯萎,人们在骄阳似火的苦难中苦苦挣扎,这时英勇的后羿挺身而出,展开了与十个太阳的殊死较量。他奔跑在崇山峻岭之间,追逐着太阳,并用弓箭逐一射下了天空中的九个太阳,最终后羿拯救了苍生,大地又重新恢复了生机。
后羿射日,这是一个在中国尽人皆知的传说,在农耕为主的中国古代,后羿在很多地区成为了农作物的保护神,这是位于江西省婺源市郊的一个村庄,每到春耕之际都会上演这样的傩舞大戏,从白天到黑夜,已是流传已久的传统,傩舞中表现的正是后羿射日,人们以此祈祷后羿能帮他们驱赶烈日,迎来风调雨顺的好时节。
在司马迁《史记·夏本纪》的记载中,后羿射落的不是太阳,而是太康,后羿是夏朝东夷族有穷氏首领,由于夏天子太康不恤民事,后羿带领部众从太康手中夺取了夏朝,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事件,“太康失国”及“后羿代夏”,后羿射日无疑是一个神话传说,那么那个来自于东夷的部落是否真的获得了夏朝的统治地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