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口无心 诵读以有口无心为原则,否则会读不下去。 正如吃饭,一碗米饭,我们并不需要把米饭中的营养成分和它们在人体中各有什么用都搞清楚以后再吃,我们只要相信这碗米饭有营养即可。 而且,正是从未间断的吃饭才让我们有了身体的成长,有了精力去感受吃饭的价值和从事客观上的劳作。 其间,我们始终不知道是饭中的哪一类营养在哪一项劳作中有怎样的作用。 更需要明白的是,我们也不需要事先辨别饭中哪些是营养,哪些是糟粕,生命的自动筛选功能自会作出有价值的选择。 诵读圣贤经典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只需知道它们在其整体上都是有营养的精神食粮即可,如果在诵读之前先逐字逐句地去判断哪对哪错,那诵读就很难进行下去。 况且,人的头脑中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经典垫底的话,那我们的思维力和感悟力是有问题的,因为我们的心灵和头脑已经被世俗的、平庸的观念冲洗过很多年了,怎能保证我们有一双慧眼呢?用我们有问题的状态去评定经典的是非对错,正象站在动物的角度来评定人一样。 有口无心的意义在于,我们不是带着现有的聪明和机心去诵读,而是先读通了再去感悟,或许,诵读几部经典以后,我们的心智也发生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