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见——林徽因与徐志摩之浪漫篇

人生若只如初见——林徽因与徐志摩之浪漫篇

2016-12-17    08'14''

主播: 晓月微雨

303 5

介绍:
 【林徽因与徐志摩之浪漫篇】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字槱森,后改字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亦是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的表兄。徐志摩出生于富裕家庭,并曾留学英国。一生追求“真”、“自由”与“美”(胡适语),这为他带来了不少创作灵感,亦断送了他的一生。徐志摩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入英国留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1926年任中央大学(49年更名南京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   她,就是这样一个倾倒众人的才女。与徐志摩的相遇,便是一段浪漫爱情的开始。   初次看到他的名字,是在我的外国文学史课堂上,当张粉阁老师讲到徐志摩苦苦追寻的梦中“情人”时,提到了这个名满文坛的现代才女。   与徐志摩初见,当时她仅年芳二八,是最美的豆蔻年华。她身着素衣,芳容楚楚,青春、纯洁的形象从此便成了这个浪漫诗人永恒的主题。从他们相遇的那一刻开始,她就一直成为诗人无数次理想诗化的女子,一个脱离了现实只存在梦幻之中的女子。徐志摩单恋上她,为她写作无数动人心弦的情诗,甘做她裙边的一株杂草。1922年,“林徽因在英,与志摩有论婚嫁之意,林谓必先与夫人张幼仪离婚后始可……”(陈从周《徐志摩年谱》)。   如果时间定格在这里,一切该是多么美好?   她依旧是出水芙蓉般清丽的纤衣女子,他依旧是那浪漫奔放的现代诗人。她为他作画,他为她写诗,诗画相和,执手相随。   他为她写诗到: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   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芒。”   可是,她毕竟已是有婚约之人,他的父亲早就已经为他选定夫婿,并且结下婚约;而他更是一个拥有两个孩子的有妇之夫,他们在文学的世界里徜徉文字,可是却不能在现实的礼堂里恩爱白头。这,既是那般美好又是那般令人哀伤。   生命之美在于,有些事,有些人,明明知道不可以,明明知道没有结果,可是依旧不能自已,就如如同飞蛾扑火,哪怕只是一瞬,也要追逐那片刻的温暖。或许,也正是这些的不完整,才构成了这个完美的世界。   但是最终,她放下了自己的脚步,她始终将他当做自己的老师,或者一个先导,带她走进文学的世界,而并未走进他的婚姻家庭。她选择了适当的距离,与他隔河而望,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上海,虽不是千山万水的阻隔,但这或许就是他们之间的距离,不能结合却又不能相忘,或许这就是最美好的距离。   进不得相合,退不得相忘。   人生若只如初见,该是多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