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GP、LP的关系(下)

深度分析GP、LP的关系(下)

2016-10-02    02'38''

主播: 明星私募网

124 5

介绍:
LP、GP结构化概念的投资收益模式 一些基金开始在基金投资收益模式上进行创新,归因于不同情况下的LP、GP风险的收益诉求,将采用“结构化概念”分为3种级别:优先LP、劣后LP、GP。这种基金投资收益模式主要主要针对有意愿参与私募股权投资但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人。 优先LP:在基金整体回报倍数达到1.11倍时,即可收回本金并获得50.0%的投资收益。当劣后LP和GP取回本金后,还能获取剩余的投资收益。优先LP获得投资收益较早,但随着基金投资收益的增长,其回报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两类出资人;与基金回报倍数比较,计算结果显示,其自身投资回报倍数不可能超过基金整体水平。 劣后LP:在基金整体回报倍数达到1.11倍时,当项目退出时可以逐步取回本金,并在回报达到1.36倍时收回所有本金;而当基金回报倍数接近1.90倍的时候,其自身回报倍数将开始超越优先LP,但将不会超过GP回报水平。由于晚于优先LP参与投资收益分配,劣后LP所承担风险加剧。此外,在剩余投资收益分配时将获得最大比重。 GP:当基金整体回报达到1.36倍时,即可收回本金。由于出资比例较小,当基金回报达到1.37倍左右时,其自身获得的回报倍数就会高于优先及劣后LP,甚至高于基金整体水平。GP将在剩余投资收益分配时获得其中25.0%的份额,值得注意的是,其投资回报倍数增速是三类出资人中放缓最慢的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