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經典誦讀 第373天
2017年8月14日 星期一
“书只贵熟读,别无方法。读得通贯后,义理自出!”
今日学习內容 :(线下15~30遍,线上读1~3遍):
《黄帝内经》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2
故阳受风气,阴受湿^气。故阴气从足^上行至头,而下地循臂至指端;阳气从手上行至头,而下行至足^。故曰^:阳病者,上行极^而下;阴病者,下行极^而上。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帝曰^: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何也?岐伯^曰^: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嗌,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阳明者,表也,五脏六^腑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脏腑各^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故为胃行其津液^。四支不^得^禀水谷^气,日^以益^衰,阴道不^利,筋骨^肌肉^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参考译文
因此阳经易受风邪,阴经易感湿邪。手足三阴经脉之气,从足上行至头,再向下沿臂膊到达指端;手足三阳静脉之气, 从手上行至头,再向下行到足。所以说,阳经的病邪,先上行至极点,再向下行;阴经的病邪,先下行至极点,再向上行。故风邪为病,上部首先感受;湿邪成疾, 下部首先侵害。黄帝道:脾病会引起四肢功能丧失,这是什么道理?岐伯说:四肢都要承受胃中水谷精气以濡养,但胃中精气不能直接到达四肢经脉,必须依赖脾气的传输,才能营养四肢。如今脾有病不能为胃输送水谷精气,四肢失去营养,则经气日渐衰减,经脉不能畅通,筋骨肌肉都得不到濡养,因此四肢便丧失正常的功能了。
【备注】
1.^这个符号前面的字是入声字,吟诵时读得短促。
2.提倡各位师友抄写、默写当天所读内容。